抹粉施脂,描眉画鬓
原著 《红楼梦》第100回:“若是薛蝌在家,他便抹粉施脂,描眉画鬓,奇情异致的打扮收拾起来。” 释义 指女子涂脂抹粉,描画眉眼,细心梳妆,精心打扮。 出典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卷3:“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例句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4折:“他是不曾惯傅粉施朱,包髻不仰不合,堪画堪图。”
拈不得针,拿不动线
原著 《红楼梦》第52回:“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指责女子举止懒散,不知轻重,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例句 元·商政叔《新水令·彩云声断紫鸾箫》曲:“针线慵拈懒绣作,烦恼的人无颠倒。”清·无名氏《闹花丛》第4回:“每日针线慵拈,茶饭懒吃,不免害了那水边之日,田下之心了。”
治得病治不得命
原著 《红楼梦》第11回:“秦氏笑道:‘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 释义 医生可以替人治病,却不能帮人改变命运。意谓有病可以用药医治,寿命长短却无法预料,命中注定的事无力改变。 例句 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2回:“贾大方脉道:‘医得病,医不得命。目下四时不正,要吃宽心丸与四和汤才好。’”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医病》引《蜃中楼》:“自古道:医得疾医不得命。”
物不平则鸣
原著 《红楼梦》第58回:“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释义 不将器物放置平稳,可能就会出现声响。喻指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免不了会有怨言,表明自己的不满情绪。 出典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物伤其类,齿竭唇亡
原著 《红楼梦》第73回:“探春冷笑道:‘俗话说的物伤其类,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心惊么!’” 释义 因同类事物受伤害而感到悲伤,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失去作用。喻指双方相互依存,不能缺失。 出典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句 战国·墨翟《墨子·非攻中》卷5:“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
狗仗人势,天天作耗
原著 《红楼梦》第74回:“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走狗奴才倚仗着主子的权势,胡作非为,寻衅滋事。作耗,胡闹的意思。 例句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5出:“他怕你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怕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原著 《红楼梦》第25回:“彩霞咬着牙,向贾环头上戳了一指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释义 不分好歹,不辨是非,把好心误解为恶意。吕洞宾,唐代京兆人,道教八仙之一,平生济世救人。 例句 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1回:“我正在此怨他口快多言,惹得你几乎气*,不料你倒对他直告,怪我相瞒,这正应了一句俗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
原著 《红楼梦》第42回:“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 释义 狗嘴里不可能生出象牙来。喻指恶人不可能做出善事。 出典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清鉴》卷21:“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 例句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1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虎头上捉虱子
原著 《红楼梦》第83回:“别人是惹不得的,有人护庇着,我也不敢去虎头上捉虱子。”《红楼梦》第84回:“我原叫你去问一声,不用进去。你偏进去,又不就走,还要虎头上捉虱子。” 释义 竟敢在老虎头上找寻虱子。喻指胆大妄为,不怕招惹麻烦,不明白利害关系。明·冯梦龙《楚江情》第9折:“驱逐老身一家远去,老身准定明日发舟,不料女儿又寄什么书去,却去老虎头上做窠。”
话内有文章
原著 《红楼梦》第19回:“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不禁吃一惊,忙丢下栗子,问道:‘怎么,你如今要回去了?’” 释义 喻指说出的话语里,还包含着其他意思。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9回:“十三妹早听出他话里有话,笑问道:‘你且说来我听。’”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那知他二人这话却是机带双敲,话里有话。”清·无名氏《后红楼梦》第3回:“黛玉明知他话里有因,便笑道:‘你不知道我,我倒知道你。’”
贪多嚼不烂
原著 《红楼梦》第9回:“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红楼梦》第94回:“宝玉性情虽好,又是贪多嚼不烂的。我倒劝人不必瞎操心,我自己才是瞎操心呢!”只贪求吃得多,又咀嚼不烂,必然不利于消化。喻指只追求数量多,不讲求实际效果,却不能很好地受益,反而达不到目的。 例句 宋·妙源《虚堂和尚语录》卷2:“僧云:‘大力量人因甚招脚不起?’师云:‘狮子咬人,韩獹逐块。’僧云:‘开口因甚不在舌头上?’师云:‘抱脏叫屈。’僧云:‘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丝线不断?’师云:‘贪多嚼不细。’”
非礼不动,非礼不言
原著 《红楼梦》第66回:“说着,回房去了,真个竟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 释义 君子的言行举止应符合礼仪,不做违礼的事情,不说违礼的话语。 出典 春秋·孔丘《论语·颜渊》:“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1本第2折:“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