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久而诚矣的理解,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哪里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4 20:30:47

【原文】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而遵照礼的规定去做就是仁。一旦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修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还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队和学校一起组织批判“克己复礼”群众大会。小伙伴们总把批判大会当做热闹好玩的事情来看。他们最喜欢的是每次大会后面安排的“斗地主”活动,还都热衷于帮助老师用报纸为地主糊高帽子,还要比一比谁糊的帽子高且稳。而每次叫“地富反坏右”分子低头的时候,高帽子总免不了会掉落到地上而引起全场的哄堂大笑。我的关注点总是在批斗会的主题上,我想听听大人们是如何批判“克己复礼”的,而这总是让我失望。大会的第一部分总是读*语录;第二部分总是读《人民日报》社论;第三部分就是“斗地主”。当时我家厕所里有一本《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我似懂非懂地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过好几遍。这本书是我这辈子认真完整读过的第一本课外书,对我政治观念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经过看书和参加批斗会,我彻底弄懵了“克己复礼”这四个字的意义。以至于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刻下了这四个字。到现在,每次看到这四个字,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两个画面:一本封面为白底红字的书在厕所里一页页地减少;一排带着高帽子的坏分子整齐站在台上接受批判,每次喊他们低头认罪的时候,总会有高帽子掉到地上,一再地引起台下乡亲们的哄笑。

“克己复礼”原来是张手纸!

“克己复礼”原来是个节日!

孔子的仁

孔子对仁的解释是看对象的。本篇前三章分别记录了颜回、冉雍、司马牛问仁时,孔子的不同回答,我们会一章章解读。除了这三章之外,樊迟还问过三次仁,子张问过一次。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颜渊》)

樊迟第一次问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雍也》)

樊迟第二次问仁,孔子说:“爱人。”(《颜渊》)

樊迟第三次问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仁是“克己复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其言也讱”;是“先难而后获”;是“爱人”;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恭宽信敏惠”……孔子的仁是个万花筒,是个从来没有定义过的概念。《论语》中还有大量不是直接关于仁的问答,但包含着仁的含义的句子。“仁”这个儒家的中心思想贯穿着《论语》始终。读懂了“仁”,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论语》,才有资格与孔子对话。有人说《论语》讲的是“仁义礼智信”,仅仅读懂“仁”是不够的。那只能说明他还没读懂“仁”。“仁”跟“义礼智信”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义礼智信”是“仁”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还不是仁的全部。

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而遵照礼的规定去做就是仁。本章孔子给颜回的答案是“克己复礼”。颜回的修养和造诣被孔子认为是所有学生中最高的,没有之一。

“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修行者的道德修养自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克己”。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论语集注》)二是“复礼”。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论语集注》)这两个看起来简单的要求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你得时时刻刻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且心心念念的是礼的规范。孔子说他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能比较轻松地做到“约我以礼”,已经完全没有了我欲,且礼已经修道了骨骼血液之中。也就是说孔子以“克己复礼”修己,直到七十岁才完全做到随心随欲。这个要求只能对颜回提出,孔子相信颜回能做到且能做好。颜回具有“闻一知十”的能力,他不但能做好,还能有所发挥。孔子甚至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这方面他自己和子贡都不如颜回。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接着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朱熹注:“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又言为仁由己而非他人所能预,又见其机之在我而无难也。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朱子引用程子的解释:“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论语集注》)如果还有不合礼的地方就一定还有私意,只要私意还存在,怎么能说得上是仁呢?修行仁德,完全摒弃自己的私心私欲,一切依礼而行。一旦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这只能靠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来完成吗?

有专家把这句话解释为:“一旦能做到约束自己而遵守礼的规定,天下人就会用仁来称赞他。”(中华书局,张燕婴《论语》)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解读方式。这种理解存在很大的问题。“克己复礼”是内修,是个人的内在修养,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抱有做给别人看的想法,那就永远也达不到这种高深的境界。而一旦做到了,就是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根本就不在意别人的评判,也无需天下人的称赞。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都是仁了。这就像佛家所说的如果你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天下一切众生就都是“佛”了。你看别人是“臭狗屎”,你就是“臭狗屎”,你看别人是佛,你便是佛。克己复礼之人看世界都是仁,才算是从看不惯这个世界的不仁中解脱出来了。

要如何去做呢?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接着问:老师,请问修行“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也就是问重点,关键点有哪些呢?孔子给出了四个关键点: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论语集注》中朱子引用了程子的长篇大论,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程子说“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可见本章的四条目在程子心中的重要程度。程子还做了视箴、听箴、言箴、动箴四箴以自警。朱子又对程子的箴言大家赞赏:“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

存天理灭人欲

本章对朱熹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朱子《论语集注》:“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又说“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

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二程遗书》卷二十四)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从本章出发,结合《中庸》、《大学》、《尚书》的相关内容,朱熹提出了他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学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第十二)“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

“人欲”就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知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后人评判宋明理学时,都说“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这是对理学的断章取意。理学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私欲、淫欲、贪欲等*,事实上,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即通常所说的“人欲”即是“天理”。通俗来说就是人欲要有一个度!“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晦菴集》卷第五十五)朱子的这几句话清楚地论述了“天理”与“人欲”的异同。对我们加深理解“克己复礼”也有很好的帮助。

道客村曰:

非礼勿视也勿听,非礼勿言亦勿动;

修行四目为箴言,克己复礼天下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