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关于王阳明,人们曾有过许多解读,关于“心学”,也曾有过无数次的探讨。
但是,至于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其本质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讲得清楚。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有许多人误认为王阳明创立了一个学派,诠释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这当然是一种误解,即阳明“心学”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一种对于孔孟之道重新诠释,也就是说,王阳明的“悟道”,不过是读懂或者说是回归孔孟的原本思想罢了,算不得是一种独创或新创的思想。
进一步的说,“心学”说到底,只是把《大学》、《中庸》原本就有的东西讲清楚了而已。
如“致良知”的提法,在《中庸》之中就是“修道”,即恢复或回归原本就具有的“道心”之意,所谓“道心”,出自于《大禹谟》,即:
“人心 惟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个“道心”,也就是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而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这种“良知”或“道心”每个人都有,但却不容易察觉,即不但非常微弱、而且也容易被遮蔽。
又如在《孟子》一书中说,即: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在孟子看来,所谓“良知”,人人都有,无论你是否在思考它,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而已,一旦发现,那就是“心即理”,即一切人道天理都了然于胸,悟道了。
由此可见,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发现的东西,一直到一千多年之后,才被人们理解,并重新诠释,继而创立一个世人皆知的学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王阳明只是一个发现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
换句话说,王阳明不过是发现宋明理学所诠释的儒学并非正统,甚至严重偏离孔孟之道之后,而重新倡导回归真正的儒学而已,如朱熹的格竹子、灭人欲等思想,事实上,已经完全背离孔孟之道。
甚至可以说,所谓阳明“心学”,其源头也是孔孟之道。
所以,真正创立“心学”思想的人,并不是王阳明,而是孔子、孟子、子思等这些人。
从另外方面讲,王阳明当年在贵州龙场,即悟道之前,也曾自问道,如果圣人身处于他这样的处境,他们又如何面对呢?
进一步的说,王阳明心中的圣人,其实就是孔子、孟子、子思这样的圣贤。
正是通过这样的一再追问,最终在龙场悟道。
而觉悟的内容,当然也会跟孔孟之道完全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孔孟之道”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事实上,都是先秦之前的产物,即2000多年思想积淀的结果,而这其中确实一部分是非常深刻的内容,正因为深刻,所以,才很少有人能够搞明白,以至于直到1000年以后的王阳明,才搞清楚孔孟之道到底在讲什么。
正是有鉴于此,我们才讲阳明“心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回归孔孟之道。
尽管“心学”的核心“致良知”,看上去好像是全新的思想,但是在“心学”创立的很早以前,《中庸》早就提到了。
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心学”的本质与核心,其实就是孔孟之道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王阳明全集》《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