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之道的发展里程,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由于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而采取了焚书坑儒这一行动,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大量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残缺,堪称是文化史的一场浩劫。
由于秦始皇采取法家的思想治国,推崇严刑峻法,并且禁止民间私自藏书,结果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被收缴,民间也因此丧失了文化的传播权和保存权,优秀文化则被上层社会所掌握,并可以被修改删除。这后果是十分可怕的,首先大量文化典籍被修改歪曲,或被付之一炬,造成了现代社会,只知道道,儒,法,兵,等几个学说,其他的学说由于没有文字可靠,也就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令人扼腕叹息。
秦朝二世而亡,使得后世之君认为,是秦的严刑峻法,导致起迅速灭亡。估西汉王朝初期,前几位君主都采取黄老学术,采取无为而治,修养声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邦入咸阳时,萧何最先入“图书馆”将该馆内所有的文化典籍,各种技术书籍皆统一接收。以奉献黑刘邦。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换天下,不仅仅只是对土地的掌控,更体现在对文化掌控的所有权,至此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接替,都是对文化思想的改造和发展演化。平民百姓,只能被教化万民。
到了汉武帝时代,为了统治需要,而采纳儒家的独尊儒术,而罢黜百家则是皇帝的资源。两者一拍既和,而历史教科书那有名的董仲舒,则是儒家阶层的代表人物,至此儒家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领军阶层,士大夫阶级和儒家慢慢成为一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极其深远。
独尊儒术则代表了,儒家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正统学说,为皇帝的统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天命”。而这个为皇帝量身定做的学说理论,也成为了皇帝自身隐形的枷锁,出生在皇家也就无形当中带上来枷锁。儒家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吸收了其他学说的成果,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皇帝,教化万民。
而罢黜百家。则为儒家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皇帝成为了儒家最大的靠山,任何可能危及儒家的学说。不是被吸收,就是被清除。不管皇帝咋样变换,每个皇帝都必须和儒家合作,以宣称“天命”,这样做的后果,使得每一个人和每个皇帝,都被这张无形的枷锁困住,以至于君王都无法逃脱。有人想反抗,平民将被视为异端,君王要想反对,将被视为昏君,君王要想彻底铲除儒家,那么他的。结局是很可怕的。反对儒家,就是反对自己。以至于刘宋末帝,发出了不愿生在帝王家的遗言,
下期就是儒家的发展到达鼎盛,同时又走向衰落的隋唐,南北宋时期。历史就是这么奇妙,每个人都在做正确的事,却在无形当中困住了自己,各位小伙伴们,我们下期在见了。(看来三期是做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