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灼识新维度”,作者罗马主义授权推送
我有一个朋友,一开口就是外国人有多诚实,中国人有多操蛋,而他的理论依据,就是外国人信上帝。
虽然在酒桌子上,我也只是笑笑而已,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却很想告诉他一个事实,他恰好说反了,中华文明的底子才是实事求是,而西方文明从古到今,全是靠谎言支撑起来的,为啥呢?
你看我们就拿《圣经》来说,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据说是所有人类的始祖,他们只生了三个儿子,可是这三个儿子全都娶了媳妇,那请问这些女人是从哪来的呢?
又比如《圣经》里说,创世的第一天就有了光,可是上帝在第四天才创造了日月星辰,那请问没有太阳,又何来第一天的光呢?
这样明显的逻辑漏洞,在《圣经》里比比皆是,这明摆着就是一个超级大谎言,可是欧洲人为什么还能信了几千年呢?
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机灵鬼,恰好古时候生在了欧洲,胆敢问神父这些问题的话,那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头,会毫不犹豫地叫人把你绑在火刑架上,而且是用文火,慢慢地烤。
西方文明的底子,一个是谎言,一个是暴力,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但这套玩法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彻底行不通了,因为中国古代的精英们,不信鬼神的是大多数,他们天生就是一群唯物主义者。
比如道家的鼻祖老子就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儒家的圣人荀子也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他们看来,你过你的,老天过老天的,你俩之间没有一毛钱关系,别把自己太当根葱,真以为神仙有那么无聊,好像随时都在看你的直播,等着为你打赏似的。
因此古代西方人争来争去的,无非就是哪个神仙更灵,但是在中国,却是争的哪种制度更好。
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中国人的这个高度,已经把整个世界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所以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这个文明,牛逼着呢!
书接前回,我们说了,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公这一套不灵了,那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试图拿出解决方案的是孔子。
说起孔子,我们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子,但其实孔子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实际上是大大地狡猾狡猾的。
孔子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子,是他老爸在下乡考察工作的时候,和村里的小芳野合的产物。
虽然生活在二奶家庭,属于社会的最下层,但是孔子却在14岁那年,成功地实现了人生逆转。
孔子的父亲早亡,家里自然不认这个野种,但是14岁的孔子可不是吃素的,他直接就来了一场行为艺术,逼着对方低头。
这一年恰好他母亲去世,于是他就带着母亲的棺材,来到了大街上,到处向人打听,他父亲的坟墓所在,声称要把两个人合葬。
这一招太高明了,在那个小国寡民的熟人社会时代,大家互相之间都知根知底,孔家的墓园在哪里,孔子当然一清二楚了,可是他偏装作不知道,在大街上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炒作,直接把事情搞大。
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要脸的,孔家自然也不例外,自家的孩子都敢不认,这个人他们丢不起,于是孔子成功地实现了鲤鱼跃龙门,从平民变成了贵族。
所以孔子从小就是一个造势的高手,一直贯穿了他整个的人生。
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当时的社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前面我们讲了,周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放弃了鬼神,用规章制度来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治家。
他的这套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像管理一个家那样,管理一个社会。
因此搞清楚谁有资格当“爸爸”,谁有资格当“儿子”,才能理清管理链条。
但问题是即便理清了管理链条,给别人当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不给别人发糖,别人凭什么叫你“甜爸”?
可是周朝到了春秋时期,很多当爹的混得还不如儿子好,别说给儿子发糖了,甚至要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要看儿子们的脸色。
比如到了孔子这个时代,鲁昭公的日子就过得清汤寡水,相反鲁国的三桓,也就是鲁昭公的几个兄弟,却过得风生水起。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呢?
这是分封制造成的,分封制在本质上,就是大家分家过,时间久了,那自然就有日薄西山的,也有锦上添花的。
比如一个家庭里,大哥家本来是族长,他那一支最有钱有势,自然全族的人都要听他的话。
可是没想到后代的子孙不肖,只知道喝酒泡妞,几代之后家道中落了,从大地主混成了看门的大爷。
而二弟家本来不怎么样,但是后人给力,运气又特好,连中了几次彩票,结果就变成了大富翁。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你说族里的人现在遇到了困难,是去找那个看门的大爷呢?还是去找那个大富翁?
再加上万一这个大富翁,人又有一点“傻”,你向他借了一万块钱,等到还钱的时候,他跟你说:“大家都是亲戚,怎么这么较真呢?你帮我保管着这一万块钱也够累的了,这样还五千就可以了,剩下的五千你就留作辛苦费吧。”
遇到了这样的主,你是不是难免心情有点激动,也会像夜总会里的小姐,遇到了有钱的大叔一样,恨不得直接就喊他们干爹呢?
相反,那个作为族长的看门大爷,问你借了十万块钱,当你找他要的时候,他却做脸做色的怪你说:“都是亲戚,钱不过就是纸嘛,能浓于血吗?你咋这么较真呢?钱有亲情重要吗?”
你会不会心里有一千匹草泥马在奔腾,恨不得扇他两个大耳刮子?你对他还会有一点点的尊重吗?
这实际上就是从春秋开始,在各国不断上演的故事,齐国的田氏,玩得最出格,他们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疯狂地收买人心,最后成功地篡权夺位。
周公当初,只想到了管理一个家庭,需要长幼和亲情,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谁能当爹这种事,不是光有户口本就可以了,还需要实力,没有实力,甚至连亲情都维持不住。
而孔子所在的鲁国,鲁昭公就混成了看门大爷,他的几个兄弟,也就是三桓们,全都变成了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