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这个成语并不是源于《周易》和《道德经》,而是源于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
在这本书中,鲁智深到了大相国寺后,被安排去看管菜园子。
当地有一帮泼皮无赖,平日里常来菜园子偷菜等捣乱,他们见鲁智深来管理,便想给他个下马威。
这些泼皮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
他们带着一群人来挑衅鲁智深,而鲁智深武艺高强,轻松就制伏了他们。
原文描述这些泼皮无赖是“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只在远远地围住了望”。
这里的“不三不四”就形象地描绘出这些人的不正派、不规矩,身份和行为都很含糊,既不像正经的好人,又不完全是那种穷凶极恶的大坏蛋,处于一种很尴尬的、让人鄙夷的状态。
后来,“不三不四”这个词就逐渐流传开来,用来泛指那些不正派、不像样子、不遵循常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的人或事。
比如形容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很怪异、不得体,与正常的审美和场合要求不符,就可以说他穿得不三不四;要是看到一些人聚在一起做些偷偷摸摸、不太光明正大的勾当,也能用“不三不四”来形容这群人及其行为。
总之,它成了一个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常用的、很生动地表达对人或事负面评价的成语。
三、不三不四都是哪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与这些人交往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相处。
因为与他们相交越多,越会让我们偏离正轨,步入不好的环境中。
1、阿谀奉承的人。这类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极其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总能精准地投人所好,甚至能抢先想到你还未及思考的事情,急切地去处理你尚未着手解决的麻烦,仿佛他们就是你身边最贴心、最得力的助手。
但是他们说起话来吹吹拍拍,与人相处拉拉扯扯,那油腔滑调的模样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其虚伪的本质。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见风使舵,哪边有利就往哪边靠。
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常常结党营私、拉帮结伙,企图通过这种抱团的方式谋取更多的私利。
当我们与这样的人相处时,很容易就会迷失了自我。
2、江湖义气重的人他们一张口便是好兄弟、铁哥们之类的豪言壮语,甚至拍着胸脯说,你们有事就招呼一声。
这样的人看似重情重义,实际上,你遇到事情,他们跑的比谁都快。
在民间,这样的人也被打趣为“老油条”。
和这样的人交往过密,也会被同化,甚至可能会在冲动的时候,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到时候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