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泡在童话故事里的我们,都以为城堡里的王子和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直到有人追问了一句,然后呢?
要是他们刚结婚,国家就突发危机,王子不得不抛下新婚不久的妻子带兵出征,死在沙场,公主怎么办?要是新婚不久的公主,整理东西时突然发现王子的日记本,发现这一切都是王子为她精心设计的一场局,公主又该怎么办?
每个看似Happy Ending(后文简称HE)的故事,都有Bad Ending(后文简称BE)和Open Ending(后文简称OE)的不确定因子。
它就像薛定谔的猫,打不打开盒子全看观者意愿,反正给结局下定义的权利在你手里。
观众对于结局的众说纷纭,从未停歇。
BE是阳春白雪,HE是下里巴人?
BE和HE之争的焦点,根本在于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不仅困扰着观众,也让创作者摇摆不定。
细数国产剧的经典之作,BE的确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扶林执导的《红楼梦》,向来被视作BE天花板。87版《红楼梦》是一部彻底的悲剧,红学家们大改高鹗续作的“兰桂齐芳”,把悲情色彩释放得淋漓尽致。
宝黛钗三人,从出生到终局,都被家族命运裹挟。挣扎无用,反抗无果,正如《枉凝眉》曲中所言,“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贾家的四散零落,也应了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沦为船妓的湘云,一句“湘江水逝楚云飞”道出了她的悲剧终局。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无须多言,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标杆,也是电视剧领域的里程碑。后来的《大明宫词》《金粉世家》,再到近些年的《遇见王沥川》《东宫》等,都是BE的代表作品。
英国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说过:“人生因为有美,所以一定是悲剧。”
鲁迅也曾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创作者眼里,悲剧更能与“美”勾连,这也是如今BE被冠上“美学”头衔的原因。
既然BE有诸多好处,为何HE的国产剧仍能占据主流呢?
在影视独舌看来,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与中华民族的“中和”文化心理紧密相关。与BE相比,HE的确更喜闻乐见,比如《金婚》《人世间》等年代大剧,即是代表。
二来是受剧集的功能性所限。有些故事本就指向喜剧结局,硬拗成警醒悲剧并无意义。另外,迎合需求、指向愉悦的商业叙事也偏好喜剧结局的情绪纾解功能。甜宠剧、仙恋剧…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