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战略辩证法:客观与主观
陈升
战争和竞争是实力的对抗。
战争和竞争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是客观条件,作为弱者要想以弱胜强,你很难改变客观条件。
软实力是主观条件,作为弱者要想以弱胜强,你最可能和最容易改变的是主观条件,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改变。
作为以弱胜强、以小博大、以劣胜优的伟大的战略家,教员是正确地处理客观和主观辩证关系的大师。
客观,就是要实事求是,要清醒地看到对手的物质力量的强大,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要犯盲动主义和轻敌的错误。
主观,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高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我所用,用软实力来弥补自己硬实力的补足,从而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去战胜敌人,赢得胜利。
在教员软实力的词典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人民,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统一战线,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人,强大的士气,勇敢牺牲的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法,其实就是:
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法。
客观现实性,必须正视,必须承认,否则就是幻想家,就是盲动主义;但主观能动性,更要承认,不但承认,而且要通过学习,在战略上高出敌人一筹,从而创造出各种可能性,尤其是以弱胜强的可能性,并将其变成现实性。
所以,教员在《论持久战》中说:
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
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客观条件是战争和竞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条件,正如教员在《论持久战》所说: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客观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它力量的发挥作用,必须要通过人。
正如1964年7月9日,教员在会见外宾时所说:
有人说,武器是第一,人是第二。我们反过来说,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
武器同机器差不多,都是人手的延长而已。是人拿在武器手里,还是武器拿在人手里?当然是后者,因为武器没有手,哪个武器有手?
我从没有看见过武器有手,只看见人有手,而人用手掌握武器。
这就是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能动条件的关系。
这就是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为此,主席说: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
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
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
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在如何处理好客观现实性、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上,主席有太多精彩的论述:
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
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在既定的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里就用得着而且必须用我们的主观指导的能力。
我们不赞成任何一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离开客观条件,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但是我们必须提倡每个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将军。
他们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
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到达彼岸。
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
总之,在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上,我们首先要承认客观物质条件这个基础,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就是主观主义。然而,仅仅如此,甚至被既有的客观现实条件所限制所规范,那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在大海里只能被淹死。但所谓的战略家,却是精通大海游泳术的人,这个大海的游泳术,就是正确的高水平的战略指导和战略战术,而这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觉能动性的发挥。
结合实际、系统地、更多地学习教员的战略战术,可以看一看陈老师的著作《弱胜之道:活学活用毛著战略战术,破解人生事业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