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写月亮的诗很多。
在古人看来,遥远而明亮的月亮,是人世间一个美丽的谜。
所以人们愿意去歌颂它。
歌颂它的神秘、它的圆缺、它的清辉,还有关于月亮、嫦娥与一只兔子的故事。
我最喜欢李白笔下的月亮。
世间所有诗人里,李白和明月的气质最搭。
但是只读李白的明月,又会忽略掉明月在人们心中更加丰富的意蕴。
李白笔下的明月多情、浪漫、温柔。
但在其他人心中,月亮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代表了异地的恋人、远方的亲人,代表了永恒的时间与空间,代表了一个美丽的梦、精神的家园。
这篇文章,带大家欣赏另一位唐朝诗人的《咏月》诗。
【诗篇】
咏月李建枢 〔唐代〕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诵析】
李建枢这个人,在诗人林立的唐朝没有获得立锥之地。
生卒年都不知道,生平如何就更加不知。唯有这一首《咏月》,是被同朝代的卢瑰记录下来,选入自己的《抒情集》中,后来收录到《全唐诗》里,这才得以流传。
其实,你读他这首《咏月》,也应该能感觉到,与同时代的伟大诗人相比,水平确实差了一点。
内容简单、语言平淡,没有那种令人动容的意境与氛围。
但是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自然也有其过人之处。我认为是它用简单且平淡的语言,用月亮这一常见的意象,说明了一个永恒且普世的真理。
光阴无情,岁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