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写烂了的主题,但又是所有人心中都会有的感叹。
上至九五之尊,下到佝偻乞丐,都想多活一会儿,都想时间慢一点。
从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今天的“争分夺秒”,都是在表达同样的主题。
诗的起笔两句,先来汇报自己观察月亮圆缺的进展:
昨天也圆,今天也圆,但毕竟能看出不一样。
日晷走过一天,今天的圆润已经不是昨天的圆润。
“却疑圆处减婵娟”这句,应该是想说,月亮今天的变化,减损了自己的“婵娟”。婵娟有月亮的意思,也有美人、美好的意思。就是说月亮在变化,但是在走下坡路。
做这种解释,是为了能和下文更好地串联起来。
月亮在变化,一直在减损自己。人生又何尝不是?说起来,人生比之月亮,还要更惨一点才对。
“花有重开日,月有再圆时,可人无再少年。”
于是后面两句,诗人说:月亮这一年,要经历十二轮圆缺,年年如此,永恒不变。
可人的一生就是那么短暂,少年时光就更是只有短短几年,如果不加珍惜很快就会随月华流逝。
从月亮之圆缺,转到对光阴流逝的感悟,再转到珍惜时光的劝慰。诗歌的主题深化了两层,也更加具有引人共鸣的力量。
【空青语】
李建枢这人不光没什么事迹流传,连诗歌也只流传下来这一首,可以说是唐代比较失败的诗人了。
就这首《咏月》,如果不写作者,我甚至会以为是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
语言功底不够,用词很随意。
但因为这首诗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尾的情感抒发便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诗永远都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你只要能够发声,能够写出自己的心声,就一定会有人感同身受的理解你、欣赏你。
共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