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精会神写句子,用聚精会神写句子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16 16:30:17

每当夏季将至,小区里一个不大的水洼中,都会传出断断续续的蛙鸣声。不但白天鸣,夜里也鸣。都说有水就有鱼,其实蛙也是。小区里的这个水洼,每到冬季都是要干涸的。但是到了春夏之交,蛙鸣从来都不曾爽约。

阵阵蛙声,不由使我联想起了一首著名的古诗词,那就是辛弃疾的名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对于这几句并不花里胡哨的词,我在少年时代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但是个中原因,我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与文学爱好无关,倒是可以肯定的事情。在少年时代,我真的一点都不文青。直到长大成人、有了那么点文青劲儿之后,我方才明白,我的这种亲切感,其实全因词中字里行间那闻得见的浓郁乡土气息。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因而,人们的丰收情节,是刻印到骨子里的。这一点,当然也会反映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古代的诗人们,给世间留下了很多关于丰收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春种一粒子,秋收万颗粟”、“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等等。我的务农经历很短暂,自认身上农耕文明的印记并不深厚。所以,“稻花香”里的“蛙声”,让辛弃疾们产生的联想,是稻花飘香的“丰年”。于我而言,触动的却是乡思这根弦。

我的故乡,地处北方。在那里,是闻不到“稻花香”的,无论你在什么时候赶路。没有“稻花香”的故乡原野,却有一样醉人的麦穗香。儿时的故乡,河渠纵横、池塘遍布,也并不缺水。所以,当南风吹起,田野中飘来阵阵麦香的时候,清脆动听的蛙鸣,也会不期而至。

只有深厚的亲情,才能催生最深沉的乡思。没有亲情的乡思,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虽非生于故乡、长于故乡,但是儿时爷爷奶奶经常带我回故乡小住。中学毕业后,想在广阔天地展翅飞翔的我,又回故乡*接近两年的队。我的思绪曾经信马由缰,插队的目的地,极其向往内蒙古的大草原、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谁人的青春不诗意、不浪漫?但此时年迈的爷爷奶奶,已经回到故乡定居了。为了再陪伴他们一程,我放弃了自己的那些美妙幻想,做出了回故乡插队的选择。没有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没有对爷爷奶奶的牵挂和思念,我对故乡就不会产生那么深的感情,乡思更是无从谈起。

在爷爷奶奶居住的那个农家小院旁边,就有个不大的池塘。春末夏初,池塘里的水慢慢多了,蛙鸣也越来越响亮了。那个绿树环绕的池塘,并不太大,里边的水却很清,岸边长满了青翠的芦苇。像这样的池塘,村子里有好几个。因为这些池塘,贫穷简陋的小村,也就有了一些宁静安详的气质。

在池塘里,自然不会少了青蛙的踪影。清秀的池塘,养育了好看的青蛙。栖息在池塘里的青蛙,主要有两种。一种躯体是紫红色的,间有三道金黄色的条纹。另一种躯体是翠绿色的,间有三道黑色的条纹。浮在清澈的水中,青蛙身上对比分明的色彩,与水光相映相衬,显得越发闪亮悦目,似乎让乡村也变得更加生动多彩了。

没有玩伴的时候,我有时会蹲在池塘边上,望着青蛙发呆。那些青蛙也鼓着一对亮亮的大眼睛,呆呆地看着我。有些奇怪的是,在那些青蛙孤独的眼神注视下,我的孤独之感,却于不知不觉间渐渐消散。当我结束了玩耍或者劳作,向家中走去的时候,池塘中传来的阵阵蛙鸣,仿佛揉进了爷爷奶奶慈祥的呼唤。即使在静谧的夜里,清脆的蛙鸣也并不刺耳噪人。它就像催眠曲一样,伴我沉沉入睡。

青蛙有益于人类的理念,也是奶奶灌输给我的。调皮捣蛋,是男孩子的天性。我曾经跟小伙伴学会了用马尾做的套,在池塘里捉青蛙。为了获得一根结实的马尾,我常常跟生产队饲养棚的大爷软磨硬泡。看在我是城里孩子的份上,特别爱护牲口的大爷,有时会破例赏我一两根马尾。至于村里那些孩子们,要想获得一根马尾,只能趁大爷不在的时候、冒着被马蹄子踢到的风险,偷偷去拔取几根。如今想想用马尾套青蛙的过程,倒是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给人下套这个比喻的形象与精髓。

被套来的那些漂亮青蛙们,在被我们玩耍折腾一阵之后,难逃死亡之厄运。奶奶发现了这件事情以后,告诉我说,青蛙可是益物,它能吃很多害虫,让庄稼长得好、长得壮。有了它们,人们才能有更多的粮食吃,不挨饿。你们这样糟害它们,是伤天理的。我曾经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捉青蛙,而对奶奶抱怨不满过。但是糟害青蛙的行为,却不能不由此而有所收敛。

离开故乡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去跟可爱的青蛙们,做一下告别。偶尔回故乡探望亲人,也不曾有心思同它们再度相会。我更不曾想到,故乡的蛙鸣,在我的记忆里埋藏的那么深、那么久。那些仿佛停留在了池塘静静水面上的时光、那些仿佛随着蛙声而消散的童趣,却原来是被我于不经意间埋在了心底。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奶奶当初的教诲,对于青蛙、对于蛙鸣,我是不是还会觉得这样亲切。

乡思,是渗透在我们过往记忆点点滴滴之中的。在几十年之后的如今,每当听到悦耳的蛙鸣声,感觉都跟故乡的一模一样。不只是蛙鸣,鹊鸣、蝉鸣,甚至是虫鸣、蚊鸣等等,也是这样。有一次,我于夜半时分在衡山峰顶等待看日出。那晚,月朗星稀,清风徐徐,林间蝉鸣如鼓。我从未听到过这么响亮、这么饱满的蝉鸣。这哪里是“清风半夜鸣蝉”啊,分明就是故乡的青蛙在歌唱、儿时的记忆在呼唤。于是,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等待日出之际,我却跑到林间,去寻觅蝉的踪影了。我想看看,鸣叫这么响亮的它们,究竟长了一副啥模样。

本以为,停留在池塘水面上的时光,是静止不动的。没曾想,爷爷奶奶离开人世的脚步,是那样的匆忙。拥有那些时光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懂得去珍视和享受它们。以至于留给今天的回忆,常常充满了感伤。

亲人与亲情,是我们与故乡之间,最为结实的联结纽带。亲人离去、亲情不在,使我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地理距离的遥远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距离的遥远。虽然如今的交通条件那么便利,回趟故乡用不了几个小时,但我也只是在梦中,才常常回到那里。在梦中,故乡的蛙鸣依旧、鸟鸣依旧、蝉鸣虫鸣也依旧。

乡思,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那根迟早会被剪断的脐带。虽然与故乡的心理距离越来越遥远,但是每当遇见故乡人,我都会打问一番那里的事情。乡思,其实也是我们不愿,或者不舍去改变的一种习惯。

听故乡的人说,给我的儿时带来许多乐趣的池塘沟渠,现在早都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能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的蔬菜大棚,田野间一片白茫茫、明晃晃。不要说城里人,就是乡下的孩子们,也没几个能知道池塘沟渠是个啥模样了。听了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怅然、要感叹。故乡,可还有呱呱蛙鸣?未来诗人的笔下,可还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这样的句子出现?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