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23 01:31:39

(三)送灶爷和馓搅团

腊月二十三,馓上一锅香搅团,好让灶爷上青天。在我们老家,人们把灶神或灶君习惯称为“灶爷”,“爷”在这里是尊称。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农村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灶爷便要升天转娘家,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全年的所作所为,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命运指数交于灶爷之手。灶爷转够七天时间的娘家后,于三十晚上返回人间,并一直留在家中保护和监察这家人,直至来年的腊月二十三再次上天。

对于这家人来说,灶爷转娘家期间的工作汇报,直接关系到来年全家人的吉凶祸福。为了让灶爷上天后,少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多说些家里的好话,并期待来年家里多财少难,平安幸福,就用搅团粘住灶爷的嘴,让他上天多言好事,下凡多带喜庆。城里人送灶爷时献灶糖,或许道理也跟农村人馓搅团是一回事。

说到吃搅团饭,必须先馓好玉米馓饭,然后把炒好的烫菜舀在碗里,油盐酱醋辣子调合适后,再把馓饭夹在烫菜里和(拌)着吃。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到过年总要下雪,于是我就固执地认为,过年和下雪一定有种莫名其妙的关系。

每逢下雪的时候,我便掐着小指头成天缠着母亲问,外面都已经下雪了,怎么还不过年啊。每当这个时候,母亲便拧着我的小耳朵说,等到你的耳朵冻得很红很疼的时候,就到过年的时间了,过年似乎又跟我的红耳朵有了某种联系。

我小的时候很贪玩,常常外面下了雪很冷的,我还要跑出去玩,每到过年的时候,我的小耳朵总是冻得很红很肿,晚上睡觉都不敢碰,一碰就疼,特别是天暖和时,更是火辣辣的既痒又难受。左等右等,夜里盼白天盼,终于等到送灶爷的那天,我以为是真的过年了,一大早起来就要去出行(迎喜神),母亲便说今天是过小年,再等两个集才是真正的过大年,我便带着满脸的沮丧,重新钻进被窝。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把小年看得很神圣和庄严。还没到黄昏时分,只要家家户户送灶爷的鞭炮一阵乱响后,母亲一边忙着搅动香喷喷的馓面饭,一边让我赶紧摸出在热炕上暖了一天的鞭炮去放,一来图个喜庆,二来也是为了让我高兴,以便别老缠着她要灶饼吃。

在母亲的认识里,灶饼是灶爷上天时给玉皇大帝的礼品,必须是灶爷或玉帝先吃的,这样灶爷上天后,才会在玉帝面前多说我家的好话,玉帝听高兴了,来年才会给我家带来平安喜庆。每当这时,我也很听话地赶紧去外面放鞭炮,从那一刻起,心里也就焦急地盼望着年的到来。

还记得有一年腊月廿三,我家馓了一锅地软搅团,母亲让我们兄弟俩轮流狠狠朝一个方向搅,说是馓饭要馓得好,三百六十五圈搅,馓饭越粘稠越疏松,来年全家一定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生活定会过得有滋有味。

我和哥哥便轮番上阵搅,因为锅大炉子小,使的劲又太大,“跐溜”一下把炉子弄倒了,幸亏锅没有翻地,不然馓面饭撒了,灶爷嘴没有粘牢,上天喝醉了乱说话,玉帝要怪罪我家的。在此我胡乱提起,也全当笑话了。

往事如云烟,匆匆中新的一年又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招手,恍惚中由于种种原因,想再给母亲一个过年惊喜的心愿,始终未能实现,这让我感到心累。如今,每每想起当年那种爽爽的,滑滑的地兰搅团,仿佛自己也正在端着一碗新鲜的玉米馓面饭,还有和着土腥味的那股直入鼻孔的地兰香气。

又是一个小年来到,空气中飘着浓浓的年的味道,我被这种浓浓的氛围感动着,于迷惘中努力寻找一件件难以释怀的童年往事,心飞了,人累了,年味却越浓了。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5)

(四)办年货和放鞭炮

我的老家是天水陇右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们那里的年轻人每年正月十五刚过,便随着副业包头外出打工,到了年底腊月二十三左右,个个西装革履,手拖皮箱满载而归。

手里有了票子,腰杆子撑得格外硬,风头梳得格外亮,每逢“二、五、八”的年集,村庄较远的年轻人便骑着摩托车,后面稍带着老婆孩子,加足马力,让摩托车使劲冒着黑烟,从四面八方的乡间小路云集而来。住在镇子周围的人更不示弱,一大帮一大帮前呼后拥,呼啦啦地抢购年货。

每到这时,街面上也就多起了许多漂亮的姑娘,花花绿绿的时尚衣服。人们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精干干,利利落落,把一年来舍不得穿的衣裳都尽情地穿上,把男人在外面买给自己过年的衣服都提前穿上,孩子们也都穿得整整齐齐,心心疼疼,有新衣服的穿新衣服,没新衣服的父母亲赶紧给买,十来天的年货市场,便成了农村人比富显摆的场所。

我家离镇子近,每年这个时候,父亲还没放假回家,但是早已把过年的钱捎给了母亲,在隔壁邻居和村里人的拥簇和结伴下,母亲也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集市,买的东西无非是些零碎的小东西。母亲早已在十一腊月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多数年货。像水萝卜、胡萝卜在秋收后卖过多余的,剩下的都埋在菜园子里,足足可以吃一年,单等着过年时往出来挖。

洋芋、白菜、包包菜(卷心菜)、葱、蒜等,每年母亲都在门前的菜园子种很多,初冬收园后全窖在地窖里。辣椒、大蒜不管家里种或没种,都一串串,一辫辫,红通通、白艳艳地提前挂在院门前。粉条有宽的、细的、韭叶的。每年秋收的小洋芋,母亲全都粉碎、淀白,然后晒成干粉面,一进腊月,邻居之间便结伙压成一捆捆的干粉条,不光为了过这个年,来年啥时想吃,就啥时泡。

豆腐、豆芽之类的豆制品,如果是母亲在玉米地套种了黄豆的年份,赶上村里或隔壁做豆腐,母亲把豆腐成笼地做,留足过年用的后,舅婆舅舅、姑姑姨姨等亲戚,你家一块,他家一块,大家共同分享。就算遇上我家不种黄豆的年份,母亲也要老早和村里人换一些,以便逢年过节时,泡制新鲜的豆芽,做新鲜的豆腐。

至于鸡蛋和猪肉,过年更是不在话下,母亲从来不像城里人那样,今天怕涨价,明天怕不新鲜,购买前总要提心吊胆精挑细选,母亲担心的是自己腌制的腊肉好不好吃,满满一大缸的猪油,来年全家人够不够吃。

要过年了,虽然母亲未雨绸缪,准备好了许多吃的东西,但是需要购买的其他年货还很多,比如过年走亲戚的礼品,供奉先人的香蜡裱纸。儿时的我才不管那么多,这些事都是父母亲操的心,而我只关心我的烟花爆竹和年画。

刚过腊月二十三,我便天天给母亲念叨着买那些东西,母亲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给我几块钱去买年画,而烟花爆竹母亲总是害怕我会受伤,满口答应却老是不买,我只能趁着买年画的机会过点小瘾,要想玩个痛快,只有趁父亲腊月初回家的机会,撒着娇狮子大开口地下“死命令”。

父亲很疼我,年底回家总是买很多,当时村子里给小孩子买烟花的人家不多,于是村里的孩子都很羡慕我,除夕之夜放完鞭炮,就聚在我家等着看放烟花。几年以后,村里人的经济水平都好的,每年除夕夜各家各户都要放烟花,烟花便在伙伴们的眼里变得不太稀奇,不过年的味儿,却在伙伴们期盼的眸子里,越来越浓郁,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也在大人们一年又一年的期待中,越长越大,越长越成熟。

说到过年,对于农村人来说,年货置办的丰不丰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全年都快快乐乐地生活,外出的亲人都平平安安地回家团圆,老人们都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俗话说:“平安是福”,一年到头了农民人到底图个啥,买多少年货是个够。

老人们常说:年好过,月难过。总之,过节的形式只是外表,我们真正要过的是那份内涵。如今,那些试图以过年的名义,用金钱来弥补曾经缺失的人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心底里得到快乐的。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6)

(五)包先人和印冥票

过年了,在我们老家有坐先人的习惯。“坐先人”有的地方也叫供奉祖先,供先人,接纸。

如今的先人纸,在年货市场到处都有包现成的卖。今年我还看到有的商贩为了挣钱,直接把服纸的格式都印刷好了,只要买回家添个老先人的名子即可供奉。先人纸里面的冥票有打的沓子,也有的是用橡胶或木制印版子,蘸了花花绿绿的墨汁印成。

更有甚者,直接用印刷机批量印刷,版式直接和人民币的大小样式一模一样,土不土,洋不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真不懂如今的老先人是怎样享用的?阎王爷是怎么看待这个严重问题的?阴间的金融市场是如何管理运行的?反正都是为了哄先人,哄活着的人,图自己的高兴,全然不顾逝者的心情。

在农村包先人是特别讲究的,包制冥票叫包纸,签写牌位叫服纸,接送先人叫接纸、送纸。冥票要用上好的麻纸,整整齐齐割成印版的大小,印冥票的墨汁必须是黑墨,印的冥票必须张张清晰,绝不能短脚少墨,不然焚烧后,先人收到的纸钱在阴间是废币。

包先人的封面纸分黄白两种,如果是给三年未过的先人包心灵,必须用白纸包,如果用黄纸包了,中间必须贴一指宽的白签子。其他先人大多用黄纸包,完了中间也要贴一指宽的红签子,签纸上书本府先远之神,三代宗亲,列祖列宗姓氏,由后世子孙谨备冥资一封,在此元旦佳节奉申至考妣之神位,并以此时起供奉到正月初三午后,再次送到坟园焚烧。

说起包先人服纸,我就想起一个关于服纸的笑话。说是有个村子,只有一个人识文断字。于是每到年关,村里所有人家的先人都让这一个人服,这个人稳坐炕上,来者不拒,提起毛笔洋洋洒洒就服起来。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坐了先人,焚香点蜡好不虔诚。

有一家人,第二天来了个外地的亲戚拜年,这个亲戚也认几个字,进门给老祖先焚完香,磕完头,抬头间,看见亲戚家的先人怎么服的不对劲,细观之下,才发现供的先人不是亲戚家的。

从这以后,全村人才知道,原来村里这个会服纸的人太缺德,把全村人的先人都服成他们家的了。村里人年年虔诚烧香拜佛,供奉祖先,到头来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受到侮辱的村里人联合把这家人赶出了村庄,从此以后,全村人才意识到没文化带来的弊端,于是兴办村学堂,让自家的娃娃都去读书,后来这个村出了很多有名望的读书人。

当然,这个村也一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这个笑话也就世代流传了下来,具体是那个村考究不详,估计是大人们编出来教育子孙的“古今”,或者那个村祖上确有其事,这里也全当笑话了。

提到印冥票,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国内流通的人名币面值最大是十元,村子里刻制的冥票印版子面值一般是五元,后来有人嫌面值太小,包的纸太薄了,先人不够用,包的厚了臃肿不好看,就请人刻了一个十元面值的印版。

于是,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排队借来用。又过了两年,村里有个木匠还嫌面值太小,索性自己刻了一个一百万的印版,这个印版是用一整块树桩雕刻而成,每印两张就要刷墨汁,所以既大又重,印起冥票来很慢,但印成的冥票包成先人,供在桌子上很大气,人们便争先恐后地去借。

印版借的人太多,年前只有亲房熟人才能轮到,那年我好不容易在他家守了几天才借到,第二天又要轮到别家印,所以我和大哥在炕上印了整整一晚上,才印了三百多张。腊月三十早上包先人时,我家辈分小,包的先人比较多,印的冥票不够用,只好临时借了一个十元面值的印版加印。

最后,只好中间夹着十元的冥票,前后用一百万的冥票做面,勉勉强强才包够了先人。后来听村里人说,木匠家因为碍于面子,一百万的印版借来借去给别人用,最后自家的先人却没冥票包,一怒之下,木匠把还回来的印版,劈了当柴烧。

从此以后,村里人又用十元面值的印版印冥票,包先人。再后来,市面流通的人民币面值扩大到一百元,村里印冥票的印版也就升值为一百元了。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7)

(六)赶抢集和贴春联

天水俗谚:腊月三十,有集没集,赶个抢集。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一般都会有集,凡是年货未备齐的人家,便早早地动身赶到集市,不管价格贵还是便宜,抢购好最后一批年货后,人们就急急忙忙回家了。

下午老早贴上对联、门神,打扫干净院落厅房,虔虔诚诚地接来先人,吃完年夜饭,再通通快快的放一通鞭炮,年便在这一刻实实在在地开始。记得小时候,我不懂抢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总以为抢集,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背着背篓,或提着篮子,或拿着袋子,来到集市见啥就拿啥,想拿啥就拿啥。

当时,村里人见到我们这些小孩子,老远就喊,还不快回家让*给你背个背篓到集市抢东西去,我们信以为真,气喘吁吁地的跑回家,嚷着让母亲赶快找东西去集市抢东西,母亲笑得腰都直不起来,我站在旁边不知是什么意思,便和伙伴们赶到集市看个究竟。

不对啊!村里人不是说今天集市上,你见啥就拿啥,想拿啥就拿啥吗?怎么卖东西的,买东西的,都和平时一样。带着满脸的困惑和失望,我们骂骂咧咧地回到村里,见到哄我们的人就骂,他们也不生气,都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村里人见到我们这几个小毛孩,还老是提起这事开涮。

说实在话,当时我们确实不知道抢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总以为是上街白拿白抢。等到我再大一点后,确切地说是快升初中的时候,才理解了抢集的真正含义。如今每想起这事,连自己都为儿时的天真幼稚,感到十足地可笑呀!

说起贴对联,不管是买现成的,还是自己写。请人写,最终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在农村,爷庙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而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室内贴“抬头见喜”,大门口贴“出门见喜”,炕门口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在我们老家,一般都是在大年三十早上,或是下午接先人,吃晚饭前贴对联。对联除主人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用蓝纸或黄纸写外,大都用红纸书写。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人的门面,各家各户都特别重视,或寄托哀思,或表达喜庆,或抒情写景,或感谢党的好政策,词藻丰富,妙语联珠。内容多是五言绝句,或是七言绝句,也有更多字数的,全看各家主人的意思和理解了。

贴完对联,还少不了在大门和各个厅房门的门扇上贴门神。相传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人像张贴于门扇。传说中的钟馗专门管鬼,有他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进门害人,所以以前的门神多是贴钟馗画像。到唐代以后,又有贴秦琼和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

再后来,还有贴关羽和张飞二人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门扇各贴一张,分一文一武。在我们老家,门神一般都是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秦琼的画像眉清目秀,高大威猛,尉迟敬德的画像吹胡子,瞪眼睛。两者都披甲挂旗,手中或执宝剑,或执钢鞭,或执槊钺,一左一右,两者相互对应,把守着这家人的院落,好让瘟疫、魑魅等不进家门,以保佑这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祥和喜庆。

如今,人们贴门神已经不再局限于猛将画像,有的贴一对福禄寿星,或金童玉女,或麒麟送子的吉祥图画,更有甚者,直接把一个很大的“福”字倒贴,以此来代替门神的位置,既好看又漂亮,既温顺又福气。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