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23 01:31:39

(七)接先人和上头炷香

赶完抢集,贴春联;贴完春联,迎祖先;除夕夜里把头磕,一年四季都平安。在老家里,大年三十早上,人们急匆匆地赶完抢集,中午顾不得吃饭,就吩咐孩子赶紧擦洗门框门扇,准备下午贴春联。

傍晚天还没有黑透,家家户户都已贴完了春联,打扫干净了院落卫生,一盘一盘的扁食,整整齐齐摆在锅台上,只等着男儿和孩子接来先人,烧香点蜡,磕头作揖,噼里啪啦放上一串鞭炮后,全家人就头对头,挤在热炕上吃起年夜饭。晚饭后,一家老小都围在炕头上,嘴里啃着水果瓜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高兴得说着笑着,尽情地享受年的幸福和惬意。

说起接先人,天刚黑透,家家户户的主人就急忙领着儿孙,挑一盏灯笼,或提一个煤油灯盏,用一个盘子端着服好的先人纸,旁边放着香蜡裱纸。祖坟近一些的,直接前去祖坟接先人;祖坟太远的,便朝祖坟的方向选择一处吉利地方,烧香点蜡,磕头作揖,并鸣放鞭炮,表示把先人已经接到,之后将点燃的香带两炷返回。

接回先人后,先人纸按照先中间,后一左一右的顺序排列供奉,有的直接按照自右向左的顺序供奉,仿效古代官职以右为尊。然后主人重新供香蜡裱纸,接纸所带回的香,一炷插在正堂香炉里供先人,一炷插在厨房灶头供灶神。先人在正堂桌子上供奉三天三夜后,至正月初三晚饭后,或送至祖坟,或在上次接纸处叩送火化,表示后辈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孝敬祖上,让老先人尽管放心,明年春节之时,儿孙们会继续把祖先按时接来,年后再按时送回,一家人始终和和睦睦、团团圆圆、大吉大利、阖家欢乐。

接来先人,吃完年夜扁食后,早些年电视还没普及时,家里长辈在家续香守岁,年轻人便凑到一起喝酒玩牌。有的村里习惯三十晚上放电影,大家便三三两两结伴去看电影。要么就去家神庙或山神庙烧香,完了聚在爷庙门口打抬鼓(擂鼓)。待到凌晨正点前,急急忙忙赶回家,先给老先人上个头炷香,完了再拿上香蜡裱纸,赶到爷庙给家神爷和山神爷上头炷香。当午夜正点的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放起最响最长的鞭炮,有能力的家庭还放烟花,惹得全庄人站在大门口翘首观望,啧啧称赞。

放完烟花爆竹,父辈们便领着儿孙们给先人磕头拜年,接下来儿孙们给长辈磕头:“爷婆或爹娘,我给您磕头了!”之后磕头作揖,长辈们则答道:“噢,快起来!”接着给孩子们给压岁钱。此时锅里的肉也煮熟了,女人们又炒几个拿手菜,全家人凑在一起喝酒吃肉,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提起上头炷香,写到这里,我又莫名地想起了一件儿时的往事。在离我们庄右侧十多里路远,有个村子叫全家庄,十几年前,那个村一直没有大路可走,人们需要运输货物时,要绕很远的山路才能赶到集上。直到前几年,我才听说该村终于修通了一条宽阔的沙路,而且直通秦礼公路主干线,从此人们出入才方便多了。

然而,当时去全家庄,却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但就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庄,却供奉着全镇的把海龙王,人们都说这个村的龙王爷很灵验,每年天旱少雨时,只要会长组织求雨,不出几天,天上肯定下雨。

每年除夕夜,附近村子里讲究迷信,心里比较虔诚的人,不管天黑路滑,刮风下雪,都要抢着去上头炷香。记得有一年三十晚上,天在下大雪,村里的几个大人又要去敬香,我和隔壁的两个孩子打算跟着去,他们绕梁缠山抄近道走,我们三个捏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跟在后面跑。雪越下越大,到后来连他们都走错了路,我们一路磕磕绊绊赶到龙王爷庙时,时间已过凌晨正点,手里拿的香断成节节,蜡也折成两半,裱纸湿透了,只好扔进大香炉里。

返回时,大人们怕天黑路滑,不小心把谁掉进沟里,就绕着盘山大路走。我们三个既冷又怕,跟在他们后面,整整走了二个多小时才回家。半道上我们撵不上队,大人们怕冻坏我们,就轮流背了半路,半夜三四点了还没回了,急得父母亲找了好几趟,最后看到大家都没回来,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9)

(八)抢快和扯个子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十晚上或初一早晨,天水地区还流行“抢快”活动。 抢快是一种孩子们独有的祝愿活动。“快!”,在此引申为快点发财的意思。

在我们老家,抢快一般在后半夜开始,凌晨上完头炉香,放完烟花爆竹,瞌睡的回家睡觉去了,玩疯了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由一两个胆子大,嘴巴子快,具有煽动力的娃娃头出面,组成一个庞大的队伍。东家进,西家出,一路上高喊:“快!快!多里少了给两个,不给×××”,主人们早已准备好了糖果、核桃、枣、硬币等礼物,看到抢快队伍进了大门,赶紧把东西向院里一撒,孩子们便一哄而上,完了又转到隔壁去了。

抢快队伍挨家挨户,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天麻麻亮,具体能玩到啥时候,要看村子大小,村里户数多少而定。等到抢快结束了,孩子们的口袋里塞满了东西,肚子里也填了个饱。他们一边往回走,一边议论着谁家的“快!”最好,谁家最大方,谁家最小气,甚至谁家还啥都没给,真是缺心眼,穷光蛋,叫花子,生的孩子没屁眼等等。

我出生的那一年,恰逢土地承包到户,到我能够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抢快时,改革开放都快七八年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起码不用再饿肚子,抢快也逐渐冷淡下了,几年后就慢慢消失了。只听村里人始终还说起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是真实的。

说是六几年,全国闹饥荒,村里的孩子们三十晚上早早去抢快,虽说那一年村里人都挨饿,但多多少少还能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唯独到村里原地主家要快时,曾经的地主老爷心太恶毒,他不给完全可以,但为了欺负人,把驴粪铲了几簸箕,趁着夜黑撒向院里,孩子们饿极了,你争我抢,以为地主老爷发了善心,给了大家很多东西。手脚麻利的抢了很多,手脚慢的就直接往嘴里塞,等到大家发现时,嘴里都吃了驴粪,后果我这里不说了,大家也可想而知。

但从那次抢快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什么现象?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是抢快的童乐童趣,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灵,孩子们的心灵,还有折射出的一种旧社会生活的现实阴影!

在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老家还有在门缝“扯(拔)个子”的习俗,有些家里的孩子个子长不高,零点时分,父母亲让孩子站在门槛外,透过门缝,门内一人往进拉或往上扯,门外一人使劲推,门外的人边推边问:“长高了没有?长高了没有?”门内的人不急着回答,而是继续象征性地扯,直到门内的人答道:“长高了!长高了!”才结束。

这一习俗,预示孩子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长个高个头,长个大个子。记得我小的时候,个子老是长不大,母亲便笑着要三十晚上把我扯一下,我想着人的个子又不是弹簧,能拉能缩,脑袋连着脖子,扯时脖子不知有多疼。心里一直想着这事,三十晚上老是心神不定,等到半夜家里人扯完了,我才明白“扯个子”,那只不过是做个样子,家里人提前不说清楚,让我白担心受怕了半个晚上。

除夕夜不管是接先人、放花炮、打抬鼓,还是玩扑克、吃肉喝酒、扯个子,总之是一晚上人们都精精神神得不睡觉,彼此闹腾到第二天早上才为止。而我那时才不管那么多,虽然晚饭前打赌一定要熬到天亮,可是刚过凌晨十二点,我便倒头呼呼大睡,睡梦中还一直心里操着,明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到时穿上新衣服,挤在隔壁邻居家的拖拉机头上,威风凛凛地去迎喜神。

如今,各家各户的彩电DVD等家用电器都普及了,三十晚上接不接先人无所谓,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年夜饭后,靠在沙发上,向同事朋友挨个发上一条拜年短信,八点整便凑在电视前看春节晚会,直到凌晨正点时,放一通烟花爆竹,完了上床大睡,全然没有儿时过年的热闹气氛,特别是处在城市里,更是感到除夕夜的孤独和寂寞。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10)

(九)迎喜神和压岁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村里老年人常说,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千万不能睡懒觉,如果谁错过了出行迎喜神,将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过不前。


缘于这样的说法,虽然三十晚上守了整夜的先人,但人们都没有一点睡意,天还麻麻亮,主人便招呼孩子们赶快起床,然后男人们忙着打扫院落卫生,女人们忙着给先人做早饭,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天也大亮了。


在我们老家,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出行。所谓出行,就是全庄男女老少,一大早聚到家神庙,或者大队(村委会)院里,由本年会长领头,敲锣打鼓朝着喜神的方向焚香点蜡,然后全村人集体跪下磕头作揖,虔诚地迎接喜神的到来。


有的村子,会长还要带领全村人走一段路,完了找一个吉利避风的地方,才行迎喜神的大礼。喜神迎来后,有车的人家满载村里人,开足马力朝喜神的方向跑一程;有牲口的人家,主人骑着牲口朝喜神的方向溜一圈;没车没牲口的人家,便领着一家老少朝喜神的方向走一阵。


初一早上的出行是有讲究的,全家老少都必须穿上新衣服,车辆牲口也要披红挂彩。除此之外,还要在小孩头上、车头上和牲口头上绑一个纸花,小孩头上的纸花一般是用黄裱纸折成的,车头和牲口头上不局限于黄纸花,有的人家图大气,直接用红绸缎挽一个大红花,总之都是为了图个喜气吉利。出行一般要持续一两个小时结束,完了大家各回各家,有“新(心)灵纸”的提前送新灵,没新灵纸的准备礼品转(走)亲戚,亲房之间互相大拜年。


儿时的我对出行情有独钟,因为每年都有邻居家的拖拉机坐,便感到格外地气派和有面子。八十年代的农村老家大车很少,全庄只有隔壁邻居家和村头大毛家有拖拉机,每年出行时,不是他家亲房本眷和熟人,一般挤不进车斗里。而我和邻居孩子混得熟,一大早急忙穿上母亲年前缝制的新衣服,连早饭都不吃,随手拿一个油饼就去车头占地方,待到邻居师傅摇车走时,我手脚都冻僵了,清鼻流了一嘴,手纸揩(擤)不急,直接用袖筒擦。


每次回家后,新衣服前胸被拖拉机上的油,弄得一绺一绺的,袖子上擦的鼻涕,也冻得硬邦邦,明晃晃的,只气得母亲一边清理衣服,一边狠狠地教训我,说我怎么没被大风冻死。其实,我知道那是母亲担心我冻感冒,另外还心疼她精心缝制的新衣服。我坐在热炕上,低着头一声不吭,心里却美滋滋地偷着乐,直到母亲把新衣服收拾干净,又打发去亲房家拜年,我才顺势溜下炕,万事大吉,逃之夭夭。


每年初一早上,我的任务就是给村里亲房和长辈拜年。说是拜年,其实就是挨家挨户磕响头,每到一家,管他香炉里有香没香,趴在地上就磕头,完了起来领赏,东西无非是糖、瓜子,比较亲一点的还给压岁钱,我按照母亲的吩咐死活不要,他们就硬搓(装)在衣服口袋里,我当然心里偷着乐,炕也不上就又去别家。


等到中午回家,再一五一十向母亲汇报拜年结果,内容无非是那几家的年已经拜到了,还有那几家因为人不在没拜到,收了多少压岁钱,都是谁家给的,以便母亲再找个机会,给人家的孩子还礼。


早上村里拜完年,下午家里若有亲戚,父亲便留下来作陪,如果没有亲戚,我就又跟着父亲去舅婆家拜年。正月里三天年,父亲不能亲自去拜的年,邻村的亲戚,我独自去拜,稍远一些的亲戚,我就随亲房去拜,反正是家家户户,远里近里,一趟又一趟,乐此不疲。


儿时的年,在我糊里糊涂还没有过足瘾的感觉中,脚步越走越远,越过越快,匆匆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到最后留在心里只有万分的失落和留恋,也只能期待来年了。


年过完了,我所有收的压岁钱,除少得可怜的一部分,被我提前花掉外,其余全都交给母亲保管。我没上学时,压岁钱最终零零碎碎,都让我要去花光。到我上学了,每年开学就交了学费。儿时我光想着过年收了多少压岁钱,殊不知母亲同样要还去那么多。


等到我长大懂理了,也没人给了,回忆起儿时的压岁钱,虽然一毛两毛,但礼轻人意重,想想现在动辄上百元,上千元,却少了真正年的味道,真是扭扭捏捏,虚情假意,空洞无聊。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11)

(十)打抬鼓

农村过年,不管年货办得丰不丰盛,东西准备得充足不充足,只要腊月三十早上的“家具”响起,便就热闹起来,有了过年的味道。

在这里,“家具”是专指天水方言中的“抬鼓”。 在我们老家,把“打钹和鼓” 统称为“打家具”,简称为“打抬鼓”。所以这里说的“抬鼓”,不单指“鼓”,还包括“钹、铰、锣”等器具。秦州南乡一带,几乎村村都有抬鼓,人人都会玩抬鼓。过年打抬鼓是祖上留下来的风俗,每到过节必不可少。如果那个村没有抬鼓,就说明这个村穷,没人看得起村里人,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说起抬鼓,在天水南路一带,只有苏湾村的能够与我们村的相提并论,我们村的抬鼓,在我们镇里更是数一数二的。听村里老人讲,我们村的钹鼓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钹是当年祖上专门请陕西有名的铜匠打的,两扇总共十斤重,单只钹面很大,抓钹的“鼓包”,成年人的手勉强捂住底部,玩时用红布拧成很粗的一股绳,穿过“鼓包眼”,绑结实钹面后,两手才能抓住对打(敲)。

钹的音质清脆响亮,铜质刚柔相济,打了好几代人了,至今完好无损,被村里人当宝贝看待。鼓也是祖上用上好的牛皮制成的,期间因保存不善,烂了一道口子,所以打起来有破音,只能屈为第二。现在老钹和鼓早已被保存起来了,除三十晚上烧整点香和初一早上迎喜神用一次外,平时想耍统统用新买的,新的打起来声音混沌不好听,与之相比有天壤之别。

小时候,我特别爱看打抬鼓,一听到爷庙抬鼓的声音,就急忙跑到跟前去看,等到大人们玩累了,蹲在地上吸旱烟,我们几个“小猫叼子”便凑在跟前,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羡慕不已。偶尔趁大人不注意,两只手费了很大的劲,才抓起一面,想要对打,没劲干着急,只好拿起旁边的鼓槌,胡乱敲一通鼓面。

再后来,我也会打打鼓了,虽然鼓的点式敲得不对路,擂得不太圆,也打的难受刺耳,但还是和前院的搭档天天去打,常常玩不了几个来回,手臂就震得发麻发酸,只好停下来歇一阵子,等缓足了力气,再继续上阵表演,就这样的能耐和水平,当初也能兴致盎然地闹腾半宿。

农村的抬鼓看着打起来简单,但不是人人都能打的。俗话说:拳有拳套,戏有戏套,干啥要懂干啥的一套。同样打抬鼓也是有套的,如果你不懂得套,你就只能胡捶乱打,站着旁边看着眼红干着急。这里说的“套”,指的就是套路或章法。那么打抬鼓的套路到底是啥?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都不太一样,我们南路一带的套路多是《凤凰三点头》,而西路一带的套路多是《长坂坡》,或许其他地方,还有他们特有的套路。

但总的共同点,就是彼此一定要配合默契,融合恰当,该点时点,该圆时圆,该停时立马能停,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圆润饱满,铿锵有力。创作的套路才会流传的范围广,年代长。要想打好抬鼓,只有你懂得了套路,明白了章法,平时再多玩多练,等到熟能生巧了,你也就能轻而易举,完完全全地驾驭它。

如今,在农村过年,各乡各村照样还保存着打抬鼓的习俗,打抬鼓不仅给村里人带来了喜气和热闹,更把年的韵味越调越香,使人回味无穷。

人畜兴旺的意思,兴旺的意思和含义(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