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老百姓其实是不知道方向的,后来出于生活的需要,才逐渐有了区分昼夜、辨别方位的愿望,而人们依赖的最直观也是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天上的太阳。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太阳遵循东升西落的规律。这样古人就发现,在上午面朝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在下午面朝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也就是说,按照日出日落的方向来看,最先产生的方位应该是东和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给大地带来希望和生机,而太阳在西方落下,带来黑暗和寒冷。所以东方象征新生,而西方代表死亡,因而“西归”、“西迁”和“上西天”等词就用来委婉地表达死亡。
加入阴阳五行思想后,东方属阳,西方属阴,所以北京的天坛建在东边,地坛建在西边。因而“东”就和男子有了联系,乐府诗《陌上桑》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人就用“东方千骑”指带女子的夫婿。像“东床快婿”、“东床驸马”等后来也都表示女子的如意郎君。在封建帝制中,太子是储君,东方主生,属阳,所以常居东宫,东宫也就成了太子的象征。
相对而言,后宫嫔妃住的地方叫“西宫”,而“西舍”、“西楼”和“西厢”等也就指女子的住所。古时男女结婚拜天地时,男方在左在东,女方在右在西。还有神话传说里的“东王公”和“西王母”,一个代表阴阳中的阳神,一个代表阴神,一男一女一东一西,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古人特别崇敬东方,东西相对的时候总是以东为尊以西为卑。比如祭祀时祖先的牌位都要放在东边,后人要面朝东边而拜。
居住安排上也是,《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中说:“位为通侯,居列东第。”意思是凭借功绩和地位而被封为通侯,可以居住在豪华的府邸中。所以“东第”指的是王侯权贵居住的府第,象征着尊贵和地位。现在,东第也泛指那些位于城市或地区较为显赫、豪华的住宅区或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