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教育家,时代呼唤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教育家办教育,是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校长该如何做教育家型“好校长”呢?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发乎于“爱”、循之于“道”、授之于“术”、践之于“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有信仰的校长,就如同发光的灯塔一样,能够指引孩子向上、向善、向前,争当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校长要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用信仰之力攻坚克难。一个有信仰的校长一定会凝聚一帮志同道合者,虔心追寻教育理想。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识力”。所谓“识力”,即知识与能力。校长应该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个体实践性知识等,古今中外博览贯通,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统筹学校文化的宏观方向。同时,校长还应该具备计划与组织、预见与判断、分析与概括、洞察与思索、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实践力。教育家是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产生的,只有扎根于丰富的教育实践,对实践进行反思与升华,才能成就教育家。校长做事要有重点、有目标、有原则、有章法、有创造,在管理要素上用心、在关键环节上倾心,待人高标准、严要求、真关爱,做事抓细节、求简单、讲创新,做到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诿、好事不抢先、失误不埋怨。
教育家型校长要有未来思想。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常想常思常研究,不断开拓新领域。一想最前卫的,教育发展总会提出新任务、出现新问题,校长的研究要应时而定;二想最棘手的,最棘手的往往也是最关键的突破点,会帮助学校取得办学新成绩;三想最重要的,校长要想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四想最有趣的,校长要从熟悉中发现有趣、从平淡中找到新奇。另外,校长不仅要学习和借鉴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范例,而且要了解世界教育的新动向,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创造未来教育。(河北省雄安精英学校校长 张文娜)
教育家型“好校长”需要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历史担当。当下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要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培育成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校长要在激荡的大时代点燃教育激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教育本质进行深层次追问。
二是要坚持面向未来。校长应有长远的目光,不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论英雄”,而以学生未来发展为追求,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天分和可能性促进其发展,让教育照亮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共生、共赢。
三是要坚持理性思考。校长要坚持理性、独立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办学经验,并进行个性化凝练与表达,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再以之指导新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办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四是要坚持示范引领。作为一所学校的旗帜和引擎,校长要以高尚的人格修为影响人,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人,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引领人,以厚重的思想与博大的情怀鼓舞人。校长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责任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思维灵动、逻辑清晰,表述缜密而有感染力,能够极大地鼓舞自己的团队。
五是要坚持深入群众。教育家型“好校长”是把整个心灵献给教育,把全部的爱献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努力办一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健康成长的学校。
六是要坚持淡泊名利。教育家型“好校长”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静,能够潜心教育规划、关注教学质量、聚焦学生进步、关心师生发展,办一所有温度、有希望的学校,一所有气质、有个性的学校,一所有情怀、有梦想的学校,一所既有中国底蕴又有国际视野的学校。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一个校长只有让“整个的自己”做“整个的校长”,才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校长 杨晓翔)
来源:学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