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寒假,很多人选择足不出“沪”,“宅”又成为关键词。
闷在家里无事做,确是读书好时节。寒期里,第一教育推出“荐书”栏目,给老师、家长、孩子们真心诚意推荐书单,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收获的假期。
高中生往往课业较为繁重,即便是寒假里,可支配的空闲时间也十分有限。如何利用好时间,高效阅读呢?
徐汇中学高中语文组伍春红老师建议,高中生寒假阅读不妨抓住三个要点:读读整本书、扩展点思维、认知下自我。
整本书阅读,就应放在假期好好读
全国统编新教材最大的亮点是“整本书阅读”,学生普遍有犯难情绪,读不懂,不知怎么读。
事实上,“整本书阅读”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不可或缺。但整本书阅读如何读,对于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新问题。
整本书阅读就应该放在假期好好读,因为平时学生功课繁重,疲于应对各门学科,可想而知对整本书阅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假期就要好好地利用起来,认真阅读,查漏补缺。
据伍春红介绍,以高一为例,新教材将《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编入教材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性范本,从编写意图来说,不仅是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让学生获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技能,同时对于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了解文化传统、引导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等,都有极大意义。
高一上学期进行了《乡土中国》的整本书教学。基于大部分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过,在课堂上,老师已经将书中重点内容和诸多概念给学生们厘清。同学们在假期重新阅读时,以老师的阅读指导方法为准,有意识地将重点代入阅读,加深理解。
在精读了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基础上,推荐同学们阅读费孝通《美国人的性格》和赵旭东《费孝通与乡土中国研究》。让同学们清楚现代社会的交际是从乡土社会中传承下来的,了解费孝通思想研究的社会科学,增强文化自觉力量。
高一下学期即将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难度更大,珍惜这个假期做好初步阅读,可以先通读,圈画感兴趣的重点;能够看着目录粗略地说出重点章回的内容;精读前五回,把握其提纲挈领的作用;关注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伍春红推荐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教授著的《重读》。这本书是詹教授配合教材中规定的“学习任务”,以及在多所中学作讲座,与高中生面对面交流后,为解决学生阅读困惑而著的。
如:
第一章 全书总论
第二章 人物点评
第三章 情节解析
第四章 风物品鉴
第五章 接受研究
跟着詹教授读《红楼梦》,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感悟小说的真味,探究小说的丰富内涵,对刚入门的高中生研读长篇小说,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以兴趣为先导,扩展思维和视野
除了课改指定书目,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还可以以兴趣为先导,多读点好书,扩展思维和视野。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将所学的资源、效用最大化,使书中内涵转化为个人的学识与修养,才是当代高中生最为迫切的必修课。
伍春红推荐美国著名的逻辑学教授麦克伦尼所著的《简单的逻辑学》。
高中生一定要知道一些逻辑知识:概念、判断、推理。否则怎么写议论文?怎么阐述自己的观点?怎么说服他人?课标中四个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就是思维的提升与发展,这一素养其实就是逻辑思维的外化,将逻辑知识不自觉地运用到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读好书,好读书”,就会有益,不必拘泥于读哪一本书。
好书很多,依照自己的喜欢选择。
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林语堂《苏东坡传》、冯至《杜甫传》、余华《活着》、沈从文《边城》、雨果《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司汤达《红与黑》、泰戈尔《飞鸟集》《吉檀迦利》……
从书中取经,理解别人、认知自我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叛逆的孩子不知所措。
假期,是亲子关系的挑战,也是改善关系的好时机。家庭氛围和谐非常重要,这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经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有技巧地与之沟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也要正确地认知自我,理解父母。
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是不是很好呢?
伍春红推荐了几本可共读的好书。
李晓文、陈菲等编著的《人格发展》,推荐给青春期的同学们。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专业,其实是一本容易懂的书。里面有很多案例,引导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理解别人。
【英】罗伯·狄保德《蛤蟆先生的希望》,这是一本心理小说,是一本老少咸宜、令人轻松愉悦的作品,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了解自我的沟通状态,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
【美】乔希·西普《解码青春期》,推荐给家长,真正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帮助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走出与孩子沟通的烦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