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什么只有查理留了下来?按理说查理应该是5个小朋友里面最饥饿的一个,为什么查理最穷但是却最自律?我们的讨论结果如下:
(1)如果仔细阅读前面几章书会发现他家虽然穷,但是却不缺少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爱查理,而查理也很爱他们,他十分懂得感恩,非常懂得控制自己的本能*,有任何好吃的东西他都尽最大可能与家人分享。
(2)查理还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这从他平时经常去问候爷爷奶奶,虽然很饿却从来不偷吃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是个有教养的小孩。
问题3:如果你继承了巧克力工厂,你希望生产什么样的新产品?
这是我顺着小书虫的兴趣点出的一道题目,我没想到小书虫能够想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新产品,在想象力方面我自愧不如,这也是我带孩子完成这篇精读的初衷——不设任何条条框框,顺着故事情节继续玩下去。这个环节我只是充当了记录员的角色,每个都很有趣:
足球巧克力:能在嘴里踢球的巧克力
巧克力书:书上的字能边看边吃,吃完了字还能长出来
巧克力枪:可以同时喂4个人吃的巧克力枪。巧克力子弹永远吃不完
战车巧克力:给坏孩子吃,能弹出巧克力炮弹把嘴巴黏住
头发巧克力:给坏孩子吃,让毛发疯长的巧克力
公仔软糖:给小娃娃吃,吃完之后一整天都不哭
大象巧克力:可以边骑边吃的巧克力。鼻子可以喷出巧克力酱
日记巧克力:吃完马上想到怎么写日记
拉长口香糖:给坏孩子吃,吃完舌头变成变色龙那么长
巧克力笔:一个按钮用来写字,另一个按钮让笔尖喷出巧克力酱
跳高糖:吃完之后人能跳得比天高
看完这么多奇怪的发明,瞬间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呢,特别为小书虫感到骄傲。
3
用精读的方法去讨论电影
我也在反思,每个月做精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而使他失去阅读兴趣呢?
细细思考,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只要掌握方法,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
在中国,教孩子如何阅读是一直缺失的,很多孩子会变成死读书,因此我觉得家长有责任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当然快乐和学习两者之间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
思来想去,在如何引导方面我需要适当地调整:
一是继续引导孩子看不同类型的经典好书,但同时允许孩子适当看一些他爱看的无用的书,从这些无用的书中发现他的兴趣点;
二是持在泛读的书中挑选书籍和孩子一起做精读,但需要提高精读的趣味性,多进行开放式讨论,少考孩子。
碰巧这个月正在烦恼不知道精读什么的时候,周末带孩子看了《摔跤吧!爸爸》,那种做精读的灵感又在我脑中闪现了,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有话题感了。突然发现原来电影和书一样,都能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很催泪的作品,但我发现我和小书虫的泪点完全不一样,我的泪点出现在Geeta在连输N场比赛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打电话给爸爸承认错误的时候,而小书虫的泪点却出现在Geeta最后赢了比赛,被关在屋里的爸爸听到国歌的时候。
这反映出我更注重努力的过程,而小书虫更注重事情的结果。这个是重点想和孩子交流的地方。
问题1:喜欢像电影中Geeta爸爸那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小书虫说Geeta的爸爸太严厉了,和我有点像。于是我让小书虫给Geeta爸爸和我分别打分,并画一张我的画像,我真的很想知道我在小书虫心目中的形象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给Geeta爸爸打分的时候他给了80分,他说他虽然不喜欢Geeta爸爸的残暴的训练方式,但是却明白这是为了他的女儿们好,用心良苦。
当给我画像的时候,他找到Anthony Brown的My Mum,直接翻到咆哮的狮子那一页,跟我说:“你就是这样”,太气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