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5:Geeta终于完成了爸爸的心愿了,你觉得她的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小书虫觉得不会结束,摔跤已经变成了她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会继续挑战更高的目标。影片结尾时的比赛只是英联邦国家的比赛,虽然是国际比赛,但还不是全球性的比赛,相信她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奥运会之类的国际大型比赛。
我和小书虫一起研究了一下什么是英联邦国家。
影片中她的决赛对手来自另一个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我告诉他英联邦国家很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殖民统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
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有72个,属于国际性比赛,但和世界范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规模相比还差得远,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Geeta的原型人物到底有没有参加奥运会呢?
帮孩子百度了一下,她参加了2012年的奥运会但没拿到奖牌。她的妹妹和表妹均参加了2016年奥运会。实在太佩服爸爸了,培养了3个世界级摔跤选手。能够登上世界舞台已经是一大壮举,输赢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小书虫说,希望她们不要那么快退役,能在2020年奥运会上看到她们。
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十几次精读训练。每次结束后,都让我更坚定了信念——精读训练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尽我所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阅读的乐趣,让他从阅读中获得灵魂的自由,张开手臂拥抱更美好的世界。
最后,多大的孩子适合用思维导图?
最后,被经常问到这个问题,也来说说看法。
我觉得不应该用年龄划分,而应该看孩子的阅读水平和接受程度。别人家分享的经验是不是适合自家小孩一试便知,孩子接受就可以,孩子不接受不必勉强。
一般来说,幼儿园或者太小的孩子因为心智还不成熟,刚刚热爱上读书可能只是因为书本颜色丰富好玩,这个时候就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无疑又增加了一个负担,甚至有可能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不适宜过早的应用。
而进入小学,孩子如果对书本已经有一定认知,喜欢探索发现的话,我觉得可以用思维导图加以引导。
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乐趣是不一样的,小学生阅读的快乐是从探索发现、自我证明中获得的,如果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为什么不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