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衡术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优秀的将领都应当是一个爱惜士兵生命的将领。王近山打仗虽“疯”,这一点也毫不例外。1952年10月14爆发的上甘岭战役,至1952年11月25日结束,志愿军没有让敌人夺下一寸阵地,其间三兵团各参战部队以“人在阵地在”的必死决心与敌人殊死作战。作为战役指挥主要负责人的王近山,就曾经为是否要继续付出重大伤亡坚守上甘岭战役而犹豫。
志愿军坚守上甘岭阵地
那是在1952年11月14日中午,王近山在指挥部接到12军前指的战报,得知92团自11日开始反击537.7高地北山,拼到14日白天,92团已无力再战。仅仅打了3天,一个主力团就兵力告罄。这一现实虽然没有让王近山震惊,却让王近山心痛。
为什么没有震惊?因为92团兵力一天天的消耗,王近山从每天的战报里已经知根知底。夜间反击有伤亡,白天死守有伤亡,面对如此多的敌人、如此精良的装备,92团绝对是在重创敌人之后才兵力不济。这是战争,不是一边倒的屠*,*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稀奇。为什么心痛?因为92团兵力告罄的背后,意味着成百上千的干部战士伤亡,他们有的终生残疾,有的永远留在了上甘岭。战后回到祖国,自己怎么和他们的父母妻儿交代?
王近山踱到地图前,观察、分析着敌我的形势。在得到12军的加强后,志愿军于10月30日对上甘岭高地组织反击。先期反击的597.9高地,战斗打得比较顺利,经过91团连续8天的鏖战,至11月8日,志愿军已经完全恢复并巩固了597.9高地,敌人也停止了进攻。但是从11日开始的对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战斗打得却异常的艰苦,不仅夜间反击难以恢复全部阵地,而且白天坚守伤亡巨大。
王近山知道原因,这样的反差不是因为92团战斗力不如91团,而是537.7高地北山的争夺战,不仅91团不占地利,而且敌人更加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