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书都找不了,更别说高考真题这种了,更是难得。
影响学生成绩的还有学习时间,我们现在的高中学习时间都很长,就这还感觉学的不够,而他们当时每天白天都还要干农活的,只有晚上才能学习,有的学着学着就睡着了,实在是抵挡不住身体的疲惫。
所以,当年全国年轻人可谓都是通过自学去考试的,没有系统地学习,更没有统一的书本,当时有关高考的书本甚至都没有,他们用的都还是之前版本的。
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成绩自然相差也大。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对于部署高考工作来讲,时间是紧迫的,所以每一步该如何做,都至关重要。
那段时间后的各种事情其实都还是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比如说当时最可能考上大学的群体是哪个?每个人基本都会想到正在上学的学生。
非也,别看当时那些学生正在上学,但他们的知识水平,有的还不如之前那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水平高。
但在1977年,他们这些成绩好的人,年龄都很大了,有的早已成家立业,但他们也的确是人才。
因此,*同志决定,只要是工人、农民,还有上山下乡和知识青年,知识青年里,只要你按照政策留城还未分配工作的,都是可以报考的。
此外,还有复原军人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同志知道很多年轻人就在等恢复高考这一刻,所以他必须考虑全面。
高考的目的就是要筛选出人才,而之前上大学的报考条件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导致会有人走后门。
于是*同志就改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但后来又考虑到单位里也许会出现“不放人”,恶意不让参加考试的情况,于是就将“单位同意”这一条去掉了。
这样一来,又会减少年轻人参加考试的阻碍,能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高考了。
也出于对学习水平不一的考虑,当年的高考试卷难度尽可能地放到了最低,但即便各方面都考虑到了,最后还是只有5%的录取率。
当年的试卷难度,可以说是初中的水平,但录取率还是低,只能说明当时的教育事业遭到创伤的时间太长了。
好在后来一切都回到了正轨,很多人都经过恢复后的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信息来源:
拿什么迎接恢复高考40年 2017-07-10 22:14·群众杂志
凤凰网文化 70年代恢复高考 百万青年绞尽脑汁找书迎考掀热潮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201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