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茅店社林边翻译,油幕毡庐张野饮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0 20:18:43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四十二岁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的上饶,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年富力强的他,当时并未料到,未来等待自己的,将是长达十几年的贬谪生涯。

旧时茅店社林边翻译,油幕毡庐张野饮翻译(1)

辛弃疾带着妻子和奴仆,在带湖盖了上百间的房屋。平时就在农庄里饮酒、赏花,偶尔也会主动外出寻亲访友,亲近大自然。

当时,上饶县西四十里有一座黄沙岭。岭上有两处泉水,有几十亩农田。一天半夜,辛弃疾途经黄沙岭,眼看月朗星稀,耳听蝉鸣蛙唱,鼻子又嗅到了丰收的田野里散发出的稻花香。

后来,虽有“两三点雨山前”,但是却也无法冲淡辛弃疾内心的这种欣喜与欢愉,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那一篇著名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运用明月、乌鹊、蝉、稻田、蛙鸣、星子等众多的意象,刻画出了一派自然之美。这种绝美的田园风光,和很多农村人小时候在收稻季节夜晚所见到的景象,是极其相似的。

旧时茅店社林边翻译,油幕毡庐张野饮翻译(2)

虽然这首词描绘的景象非常美,但是词的开头两句,却一直存在着一些小小的争议。下面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辛弃疾的原词,将争议留到后面再说。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不见。

白话翻译:

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我一个人独自在夜晚行走,脚步声惊飞了停在树梢上的乌鸦。树梢的摇曳,反倒让我吃了一惊。八月的黄沙岭,清风习习,树上还有蝉的鸣叫声。

清风吹来一阵稻花成熟的香气,仿佛有人在低声议论着: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其实哪里有人呢,耳边只是听见池塘里面,响起了一阵蛙鸣声。

旧时茅店社林边翻译,油幕毡庐张野饮翻译(3)

天空上,还有七、八点疏星;山脚前,却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雨。正好在不远处的树林边,有一间旧时去过的茅店可以避雨,只要转过小溪上面的那一座桥就到了。

这首词叙事的时间,是在“半夜”。古代的“半夜”,大约是在凌晨1点至3点之间。古代没有电灯,普通农民晚上很早就歇息。那么,为什么辛弃疾会“半夜”独自一人出现于黄沙道中呢?

辛弃疾在《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中曾经提及:“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当时他时常翻过一座山,找到那间有青色旗帜的酒家饮酒,顺便与他的朋友约会。

可想而知,这一天辛弃疾是刚刚从小酒馆见完了朋友回来的。因为离家的路途还比较远,所以他走到稻花田的时候,就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旧时茅店社林边翻译,油幕毡庐张野饮翻译(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