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它。
基督教里,则是上帝。
犹太教里是希伯来文字第一个字母——阿莱夫。
在伊斯兰教里是“真主”。
在哲学家那里,叫做“本体”。
如同一个土豆,在地里叫“蔬菜”,在餐桌上叫“食物”,在实验室里叫“淀粉”,在西方叫“potato”,在东方叫洋芋,总而言之,还是那个土豆。
明德,也是如此。
儒家:《周易》中的“明德”——离为火好,我们进一步说说“明德”的内涵。
谈论儒家,就不能不提及《周易》。因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要复兴周礼。而《周易》是周朝的奠基人周文王所作,把中华始祖伏羲创立的原始八卦进一步发扬为周易六十四卦。世间万物的道理全都浓缩在这六十四卦里,无所不包,不所不融。
《周易》中有一卦,叫“离为火”。如下图所示,上面是一个离卦,下面也是一个离卦,重叠起来就是离为火。
离,就是太阳。上面一个离,下面一个离,象征太阳升起和降落。
升起时,是白天,照耀万物。降落后,是夜晚,藏光明于地下(地球另一面)。白天太阳大放光明,夜晚月亮微光含藏万物。一日一月,一昼一夜,虽说日月,本质其实是一个太阳的光明。这就是一个太阳的两种作为。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周易·离为火》
再回到“明明德”,其中的内涵就水落石出了:
第一个明是内明,第二个明是外明。实际上是阴与阳,刚与柔,内与外。
回到做人和学道上,君子要先内明于心,然后外明于天下万事万物,把光明播撒到天下四方。
如果不能做到内明,那么外明也是不可能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因此,儒家讲学习阶段的时候,说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先内明,逐渐把光明扩散到更大的外部世界,最后“明天下”。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周易·离为火》
我们再看八卦基本卦——“离”卦的结构:外边两个阳爻,其中包着一个阴爻。
离卦
这里面蕴藏着什么信息?接下来,我们切换到道家来进一步解说。
道家:澄心遣欲、虚心实腹如何才能“明明德”?道家对此的阐发更加系统和具体。
接上面说的“离”卦,道家用离卦代表心,象征太阳,属火,属南方;用坎卦代表肾,象征月亮,属水,属北方。
离卦是两个阳爻包了一个阴爻,坎卦刚好相反,是两个阴爻包了一个阳爻。所以有口诀来形容这两个卦:“离中虚,坎中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