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不因为。物:外物。喜:高兴。句意: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以己悲,不以:不因为。己:自己。悲:悲伤。句意: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处在。庙堂:朝廷。之:的。高:高位。则:就。忧:担忧。其:他的。民:百姓。句意:处在高位的人就担忧百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处在。江湖:民间。之:的。远:远方。则:就。忧:担忧。其:他的。君:君主。句意:处在远方的人就担忧君主。)。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进:在朝廷做官。亦:也。忧:担忧。退:不在朝廷做官。句意:这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然则何时而乐耶(然则:那么。何时:什么时候。而:才。乐:快乐。耶:语气词,表示疑问。句意: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那。必:一定。曰:说。先:在……之前。天下之忧:天下的忧虑。而:就。忧:担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天下的快乐。乐:快乐。乎:语气词,表示推测。句意:那一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噫(噫:感叹词,表示感叹。句意:唉。)!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意:无或没有。吾:我。谁与:与谁。归:归依。斯人指的是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也暗指滕子京,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志同道合者的热切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古代仁人那种超越个人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的向往和探求,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志同道合之人少有的感慨,更寄托着对友人滕子京的慰勉。简而言之,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那种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始终以天下为重的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时:当时。六年:庆历六年。句意: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