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有门功课贯口。这贯口有一个小段《小孩子》。其中有大宋朝文彦博幼时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光破瓮救儿之谋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8位机智少年的故事。
古往今来,神童多。
“元芳,你怎么看”。
其实我国古代《世说新语》也记载了一些神童的故事。今天我也讲两个其中的小孩儿。
先说个叫“元方”的小孩。
元方可不是“元芳”。
“方”音同字不同。他是一位县老爷的儿子。父亲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话说元方七岁时候在门前玩耍。一个穿着讲究的官样人物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一看这位叔叔,他认识,爸爸的好哥们经常一起聊天喝酒的。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你爸就不是人!”那位叔叔生气地骂道。
各位看官,七岁的孩子面对此人此情该怎么办?
爆粗口,骂回去?那不是找打?
抡拳头,打回去?小孩儿对大人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元方选择了另一条路。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当叔叔的羞愧难当,亲自下车要拉住孩子。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不是无礼,这是一个孩子的态度,这就是独撑门户。
还有一个姓杨的小孩。
爸爸不在家,杨氏的小孩子以礼相待,端出水果招待客人。
这位姓孔的叔叔吃着杨梅戏谑道“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吗?”
“叔叔,那孔雀是不是你家的鸟呢?”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两个孩子的聪慧,让人啧啧称赞。
但换个角度想,我们这些大人,也应该尊重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告诉孩子有人如此怼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