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次年深秋时节在江边送别前来看望自己的好友,他们在江边邂逅了一位琵琶女,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和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之后,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对诗歌的创作有这样一段论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认为诗是感情、语言、声韵、思想的统一体。而《琵琶行》是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代表作。可以说,《琵琶行》是白居易实践自己诗歌理论主张的典范之作,也是一首经典永流传的作品。
经典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而《琵琶行》的经典性毋庸置疑。这是一首感伤诗,整首诗都饱含了诗人的泪水,倾诉着诗人对自己的失意和对琵琶女遭遇的痛苦心境,意境凄婉,读来让人动容,《琵琶行》是一篇将写景、叙事、抒情、音乐、文学等艺术成就融于一体的诗坛精品。
《琵琶行》一经问世,就被人们广为传唱,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千古绝唱,以至于到了清代,诗人张维屏还念念不忘地说道:“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
从写景层面来说,《琵琶行》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幅凝练精美的图画。开篇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人便营造了一幅秋风萧瑟、江水微寒、凄凉清冷的江畔送别场景。诗人选取了江水、枫叶、荻花、月色、秋风等极具深秋特征的景物,刻画了送客的情景,也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本来送别就已经是很让人伤感的事情了,在送别之时又遇到飘零流落的琵琶女,还听到了这伤感的琵琶曲,诗人内心的伤楚在清冷的秋夜中变得更加难以承受,给人一种酸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