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林徽因逝世70周年纪念日。
生前,她才华横溢、名满天下;逝后,她声望不减、早成传奇。林徽因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古建筑的保存和修复奋斗,作为一代才女,林徽因参与设计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改造了景泰蓝,还留下了不少传世文学作品,尤其是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病早逝,她的墓碑上只刻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相比于其他头衔和名号,以及成为妻子、母亲,林徽因选择了用职业定位自己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师。
关于林徽因的20件事
01
林徽因为什么决意成为建筑师?
流传很广的一个解释,是受梁思成的影响。
实则对于这个问题,林徽因早已做过明晰的回答——
“我是在旅行中第一次梦想要学习建筑的。西方引人注目的现代与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渴望把这形式带回祖国。”
“我们需要可靠的施工理论使我们的建筑能够屹立几个世纪。所以我去了英国念书。”
△工作中的林徽因。图片来自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2010)画面
02
梁思成曾回忆道,林徽因在伦敦求学时,看到有个同学,“能花好几个小时在画板上画房子。”她很喜欢,当即就确定这正是她所要的职业。
在林徽因看来,建筑是一种“能把日常的艺术创造和实际用途结合起来的事业”。她向往建筑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学习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以便将它们应用到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上。
03
梁思成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也是受林徽因感染。当然,他一向喜欢绘画,练得一手好素描,很轻易地就与“未婚妻”志趣相投,走上同一条路。
这里补充一个背景: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系统研究建筑的学科。在我国古代,建造房屋等土木工程活动,历来被视为“匠人之术”,施工要诀凭师徒口口相传,罕有文字记载。直到十九世纪,西方学者描绘的世界建筑体系大树,主干是希腊、罗马建筑,以及由此派生的体系,中国建筑不过是旁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