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到了,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一件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情。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寒门学子正是通过高考这条捷径,实现了人生飞黄腾达的理想。
因此在古时候,学子“登科”被列为“人生四喜”之一,另外三喜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和洞房花烛夜。
为了祝福参加考试的学子们能顺利通过考试,人们想出了许多吉祥的话语,比如把“高考(科举)上榜”比喻为“蟾宫摘桂”、“鲤跃龙门”等等。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曾经为了祝福自己的一位门生能顺利通过乡试,写下了一首名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一代词宗是怎样给自己的门生送祝福的吧。
一、《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南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白话翻译:
当你穿着白苎制成的袍子去参加秋试时,天气才刚刚转入微凉。此时的我,已经可以预见到你在考场上从容应对,挥洒笔墨的情形了。
考场里面十分安静,走在回廊上,可以清晰地听到你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发出的沙沙声,就像是春蚕在啃食着桑叶。
大禹治水开凿的龙门,已经到了“桃花浪”形成的时节。当人间的鲤鱼还没有跃过龙门时,月宫里面的仙人,早已经闻到了桂花飘香。
你是北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你是东山迎着朝阳展翅高飞的凤凰。这一次,你又带着你的书卷和宝剑,踏上了前方广阔、深远的大道。
到明年的今日,想必你已经是平步青云了。届时你就可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闲适地看着世间的举子们,还在为科考的事情忙碌。
词中提到的“廓之”,就是辛弃疾的门生范开。从这首词的内容来看,辛弃疾对这个门生的期望很高,对他能顺利通过秋闱一事也是毫不怀疑的。
由于范开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他这次参加科考是否顺利通过。不过从范开后来还有经济能力与时间搜集、整理《稼轩词甲集》进行传播,可见他混得应该还不错。
辛弃疾为了祝福学生,在这首词中植入了几个著名的典故,同时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关于宋代科考的习俗。比如词中第一句就提到,当时范开是穿着白苎袍走进考场的。
原来宋代国家有规定,除了女人与孩子,普通没有官职在身的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的衣物。所以当时参加考试的举子,多穿白色苎麻袍。
第一个典故是词的第二句,把考生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比作蚕食桑叶,这个典故出自北宋欧修阳《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
蚕食桑叶,最终是会吐出白色的丝。而这些白色蚕丝,又是制造顶级锦缎的好材料。这样的联想,也是在暗喻举子笔下会写出锦绣文章。
“禹门”一句的典故,就是著名的“鲤跃龙门”的出处。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开凿了一个“龙门”,凡间的鲤鱼只要能够越过这道门,就可以从鱼变为龙。
但是这个“龙门”,并不是在任何时间段都会开放。它只有到了每年三、四月,“桃花浪”来临的时节,才会对凡间的鲤鱼大开方便之门。
辛弃疾填词的时候,他的学生范开已经收到通知要去参加乡试了,所以他对范开说,这个“龙门”已经泛起了“桃花浪”,你实现“鱼龙变”的好机会已经到来了。
“月殿”一句典出《晋书·郤诜传》,郤诜是晋武帝时期某地的刺史,有一次晋武帝让郤诜评价自己的能力,他坦然回答道:“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