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之谓矣的意思,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7 19:13:01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论语》中第三个出现的孔门弟子,在《论语》的第一章中,第一个出现的是有子,第二个是曾子,第三个便是子夏,接着是子祈和子贡。子夏在论语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且值得注意的是,论语第一章中出现的孔门弟子,都是在孔子去世后仍活着的弟子。子夏作为孔子后期的学生,孔子去世后他仍然活了很久,后来到西河之上教授学生,还做了魏文侯的老师,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子夏的这段话讲得非常好,我们先来解析一下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对一个人(选择朋友和妻子)应该看重其品德,而不要看重其长相;侍奉父母能够尽心尽力;服侍君上能够献出生命;和朋友结交,要言而有信。这一种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夏在这里一下子讲了四种最常见的人生关系:第一,夫妻关系(也可以推广到娶妻的原则,即娶妻也应该找品德好的);第二,父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第三,君臣关系,在古代一直备受重视,今天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和国家、社会的关系;第四,朋友关系。大家可能知道,人生主要的关系就是五种,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兄弟关系和朋友关系,在古代被称之为五伦或者五常。

此外,自孔子创办私学之后,实际上给我们拓展出了另外两种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人生的五常,可以说是人生而有之的五种关系,而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则要归功于孔子创办私学后的贡献。这是我对所谓的五伦或五常的一个补充,我认为人生七大关系极为重要。

从五伦的角度来说,子夏在这里实际上已经说到了四种最主要的关系,唯独缺了兄弟关系。然而,他已经阐述了这些关系的原则,比如交朋友要选贤达之人,娶妻要选贤德之女,与父母相处要尽心尽力,面对国家要能够献出生命,与朋友相交要言而有信。

关于“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竭其力是一个诚实的要求,即尽力就好。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主要看他有没有孝心,有没有尽自己的所能,而不是看他做了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然而,“事君能致其身”则稍微有些问题,这里的“致其身”是指为国家奋不顾身,把生命都交出去。如果我们把这两句放在一起理解,可能会觉得侍奉国君应该比侍奉父母更重要,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在孔子及其以前的时代,人们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不可更改的,因此父母的关系应该胜过君臣的关系。所以,子夏的这句话应该被理解为:国家有事时,我们应该全力以赴,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可以把侍奉国君和侍奉父母放到一起比较,好像两者有所区别,甚至把国君的地位放在父母之上。这一点显然是有误的。

子夏讲的这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国家有事时应该全力以赴,临大节而不可夺,那么这就比较好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为国君和父母亲相比国君更重要,那这个理解就有问题了。因此,读《论语》时,我们需要注意,《论语》里面不仅收录了孔子的话,还有很多孔子弟子的话。虽然弟子们的话里面有很多人生的道理,也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榜样,但总有那么一点不及孔子的地方,存在些许遗憾和不足。像子夏的这一句话就存在这样的遗憾。

我们再看最后一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做到了前面所讲的这些,处理好了前面所讲的四种关系(加上我补充的兄弟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即七种关系),那么这种人即使没有读书,我们也觉得他已经学了。因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心智的发育和成熟,而心智的成熟就包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他人以及正确的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三点做到了,那么一个人的心智就算是比较成熟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七种人际关系,并且能够做到知行合一,那么即使他说自己不成功,我们也不会相信,因为他的人生已经很完美了。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