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骑兵部队
六盘山成功翻越后,*诗兴大发,当年12月在瓦窑堡把在10月吟唱的《长征谣》润笔改为《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翻越六盘山本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可一场意外让*大为震惊,还罕见地流下了眼泪。就在红军翻越六盘山的第二天拂晓,*接到一个紧急报告:300多名夜宿耿湾镇的年轻红军战士,一夜之间全部离奇身亡。
这起事件太过离奇,要知道长征胜利就在眼前,300多名战士绝大多数都是身经百战,他们都是宝贵的革命火种。这个数字也太惊人,损失也太大了,当时中央红军只剩下7000多人了。*扼腕顿足,这可是300多条人命啊。
*立即要求中央保卫局调查*害这些红军战士的凶手。那么,这300多名红军战士究竟是怎么遇害的?真凶究竟是谁?谁也没想到,这起重大死亡事件直到57年后才水落石出,而“真凶”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耿湾镇位于六盘山下,是甘肃环县下辖的一个小镇。经过翻越六盘山和青石嘴的战斗,中央红军非常疲劳,当所有战士下山后已经是傍晚。考虑到胜利就在眼前,距离陕北也只有一步之遥,中央决定各部指战员随机安排战士们休息,以全新面貌进入陕北。
红军
这里面,就有一支300多人红军队伍来到耿湾镇宿营。这里村民误以为红军跟土匪、国军一样,吓得早早就把门窗紧闭。而红军早有纪律,不能进入村民家中借宿。就这样,300多名红军战士找到一处山坡上准备凑合过一夜。
宿营地定好后,这支队伍的指战员派了几名战士去附近寻找水源,大家很快找到了泉眼和水沟。得知这一消息,战士们都非常激动,刚刚爬过六盘山,又急行军,现在口干舌燥。于是,所有人大口喝起了泉水,接着吃完干粮,准备睡上一觉……
第二天拂晓,嘹亮的军号声响起,那是军队集合的通知。首长要求各指战员清点人数,结果唯独少了驻扎在耿湾镇的那300多名战士。红军纪律性一项很强,这些战士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政治上绝对过硬,根本不会逃走。
首长心想,昨晚没有听到枪声,肯定出事了。于是,首长立即命令几名战士前去调查情况。当大家来到耿湾镇后,远远就看到在山坡上“休息”的战友。随着几名战士越走越近,他们发现这些战友好像都在“睡觉”。
大家东倒西歪,有的抱着枪,有的躺在地上,脸上看不出一丝痛苦。“快醒醒!快醒醒!”战士们大喊,可没有任何回应。这一幕太诡异了,战士们下意识地把手放到战友的鼻子上,发现他们都没有了呼吸……
红军泉
几名战士被吓蒙了,他们检查了一圈下来,发现眼前300多名战友全部都死亡了。大家环视四周,没有一点战斗的痕迹。“出大事了!糟糕了!他们都牺牲了 !”几名战士朝着部队集合点飞奔而去,报告首长这一震惊的消息。
首长也大呼不好,策马直接飞奔到现场。眼前的一幕跟得到的汇报结果一样,这300多名战士全部离奇死亡,且身体没有丝毫伤痕,跟睡着一样。首长立即给上级写了一份情况汇报,于是就有*收到的那份紧急报告。
300多名身经百战的战士,这对于中央红军来说多么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这里面不少战士*在前一天还看到过,他们个个脸上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如今却魂归天堂,这着实让人痛心疾首,实在不敢相信。
*极度震惊,他说:“这些战士从江西一路战斗走到这里,是多么不容易,个个可都是我们宝贝!他们是革命的种子,将来他们中间很多人将会率领部队走向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战士死亡的消息传开,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这些战士究竟怎么牺牲的,会不会是遭到他人暗害?一定要找出凶手。
*决定立即组织力量彻查此事,他下令中央保卫局派出精干力量查明真相。经过初步调查,这300多名红军战士都是中毒身亡。这就更加不可思议了,大多数首长认为这很可能是敌人投毒。
刚到陕北的*和贺子珍
可敌人在哪里?如何投毒的?要知道这些红军战士警惕性极高,晚上都有暗哨,在军粮里投毒更不可能,那都是随身携带的。由于敌人在后面紧追,调查并未能持续多久。由于没有找到答案,上级只能暂时将这300多名战士下葬。
中央红军在抵达陕北后,*依旧挂念着300多名牺牲的战士们,他再次下令调查。然而,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也抓捕了一些可疑分子,结果仍然没有找到证据。此案的侦破陷入到了困境当中,成为了红军史上的最大悬案。
300多名战士离奇死亡,自此成为了*心中的一个未了心结,直到建国后也未能释怀。建国后,*依旧关心当年在六盘山牺牲的300多名战士,他特意让*安排人手一定要弄清真相。*亲自部署,他动员了所能动员的所有力量,甚至把隐蔽战线的力量都用上了,结果无法侦破此案。
在*、*逝世前,这起案件一直是公安部作为头等大案来侦破,最终因找不到任何线索和有力的证据,只能作罢。时光如梭,就在大家认为“300多名红军命案”终究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时,地质工程师意外揭开了历史悬案。
1989年秋天,驻守宁夏的一个解放军给水团领到一项任务,去六盘山东麓进行地质情况勘察,看看能不能解决当地老百姓遇到的用水困难问题。该团的水文地质工程师王森林和王学印来到耿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