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3 22:47:48

*生前特别喜欢杭州这座城市,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十三年中,他几乎每年都会去一两次杭州,最长的一次在当地停留超过七个月,前后加起来大约住了八百多天。

1957年,*又到杭州视察工作。当时正好是9月份,恰好是钱塘江观潮的季节,于是*一行人驱车赶到盐官镇准备观潮。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1)

结果一到目的地,发现早有群众聚集于镇上。为了不打扰群众观潮,*一行人又开车到镇的七里庙,搭棚等待江潮来临,最后写下了一首《七绝·观潮》。

一、《七绝·观潮》赏析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敌回。

白话翻译:

绵延千里的壮阔波涛,排山倒海地涌入了钱塘江。激起的白色浪花好似雪花一般,飞向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

江岸上人山人海,观潮的人们,纷纷对钱塘潮的壮阔景象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声。那潮水宛如一队勇猛顽强的战士,身披甲胄,跨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敌归来。

诗的第二句“雪花飞向钓鱼台”中提到的“钓鱼台”,并不是国宾馆那个“钓鱼台”,而是指汉代严子陵隐居的“钓台”。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2)

严子陵本名严光,字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的朋友。刘秀当皇帝后曾经想聘请他当大官,可是他拒绝了,自己跑到富春山一带隐居。

宋代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时,称赞严光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作诗称赞他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这里提到钱塘潮激起的浪花像雪花一样,涌向严光所处的钓鱼台。这是在暗示在这种激烈的江潮之下,即使淡泊如严光这样的世外高人,也难免会为钱塘奇观怦然心动。

二、钱塘潮相关的诗句

这里提到的钱塘潮,是指钱塘江上的一个“江景奇观”。钱塘江位于浙江至东海的一个入海口上,这个入海口的形状,呈现出一个内窄外宽的“喇叭形”,外沿最宽处达到一百公里。

每年阴历的八月十五前后,海水急速倒灌入钱塘江,因受到狭窄江岸的挤压形成一个巨大的浪潮。最高时可达到五米至九米高,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彰显出大自然惊心动魄的魅力。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3)

“钱塘潮”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名满天下了。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观潮,其中不乏*人墨客,历朝历代都有人为钱塘潮作诗。

古代李白、刘禹锡等大诗人,也有直接描写钱塘潮景观的诗词。李白作《横江词》说:“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这三句诗的意思是说:钱塘潮水来临的时候,好像是海神在江面上刮起了一阵恶风。激起滔天的潮水,把天门上的石壁都打开了。

那么,八月份的钱塘江上,为什么如此风波险恶呢?那滚滚的波涛好像连绵起伏的山峦,一路喷着雪花朝着船头翻涌而来。

刘禹锡则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