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3 22:47:48

八月江潮起时,先是听到一阵吼声动地而来,接着就看到高达数丈的浪头,猛地拍到江口的拦门沙坎上,然后受阻折回。片刻之间,潮水返回到入海口,沙滩上卷起了一堆堆雪花。

李白写钱塘潮的时候正准备横船渡江,因此他看到这江中的奇景,一肚子的抱怨。不过尽管如此,他依旧运用他夸张的艺术想象力,写出了潮水来临时的壮观与奇美。

刘禹锡写钱塘潮时,纯是以观潮人的心态在写。他对江潮观察得特别仔细,清晰完整地描绘出了潮水到来时的真实景象,即先听到“吼声”,再看到巨浪。

按理说,这些诗句都写得生动唯美,但是不知为何,这些直接描写钱塘潮本身的诗歌,在近代的影响力都不是特别大,反倒是李益《江南曲》的“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更出名。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5)

*写《七绝·观潮》的时候,对于潮水本身的描写并没有高过前人,不过诗中提到了“雪花飞向钓鱼台”,其中“钓台”的意象直指汉代的严光,颇有一些耐人寻味。

严光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年轻的时候和光武帝刘秀是好朋友,而刘秀又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

史书上说,刘秀发迹之前娶阴丽华为妻,后来为了打江山,又娶了郭圣通。等到坐上龙椅之后,他迟迟不肯封郭圣通为后,最后还是找机会让阴丽华当上了皇后。

严光是刘秀从前的好友,刘秀当了皇帝后也多次写信叫严光去当官。所以严光去了以后,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待遇,他的才华也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不过严光还是选择隐居到富春江畔的钓台。可想而知,这个人内心是非常清心寡欲的。但是这么清心寡欲的一个人,一直呆在钱塘江畔,每年江潮来临时,他真的可以稳坐钓台吗?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6)

江岸上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在交口称赞,好像千军万马刚从战场上得胜归来。假如严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恐怕也坐不住了吧。所以*这首七绝的创作思路,也是比较特别的。

结语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杭州一带考察时,曾经写过四首七绝山水诗。其中前三首写山的诗,都创作于1955年,只有这首写水的《观潮》作于1957年。

而四首诗中,也只有这首诗里面用到了历史人物典故,于是让该诗从简单的对江潮的描写,演变出了较为复杂的、丰富的“意象”变化

因此这首诗的创作水准,略高于前三首写山的诗歌。那么在《七绝·观潮》这首诗里,*运用“钓台”意象,到底有什么样的暗示呢?

1959年,*创作了一首《七律·登庐山》,生动地描写了庐山的雄壮、挺拔,借以赞颂当时国内的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改革。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7)

诗末提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以“陶令不知何处去”暗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政治清明,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已经不再有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陶令当年隐居,是因为社会政治黑暗,理想不能实现,但是现在只要有才干,能够为建设新中国出谋划策的人,都会得到重用。

现在让我们再照着《七律·登庐山》的创作思路,回溯到在此两年前,*写下《七绝·观潮》时的想法。1955年至1957年之间,国家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

虽然国内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距离理想中的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个时候国家正需要大量的经济建设人才。

须臾却入海门去的画面,须臾却入海门去的意思是什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