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孩子的家庭,都会发现小孩打人、抓人甚至咬人都是很常见的事儿。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孩子发展的必经过程,但有些孩子这个阶段一下就过去,有些孩子却老是发生,令家长头痛不已。
道理也讲了、惩罚也罚了,但为何孩子就是一再出现这些行为?面对小孩打人,家长一定要了解背后的动机或原因,才能有效遏止此类行为再发生。
小孩有打人、抓人、咬人等不当行为,原因可能是:
一、想用嘴巴探索小孩子总喜欢把东西放嘴巴,不管是可以吃或不能吃都如此,玩具玩到一半也要送入口,因为这是他们认识环境众多管道中的一种。但当这个用嘴探索的行为发生在亲喂或和小朋友互动时,就会变成咬人。
父母该如何应对?
孩子咬人时,一定要立刻让宝宝离开,并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宝宝”不可以”,如果宝宝又再咬一次,依样重复刚刚的动作,但如果重复一两次后,宝宝依旧咬,那就要给宝宝做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没收他正在玩的玩具,正在吃的东西等,让宝宝清楚的连结,做了这个动作(咬),就不能够再玩玩具或者吃自己喜欢的东西。
二、想吸引大人注意孩子对一切事物感到新奇,当他们观察到或发现一个行为,就想要尝试看看这样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所以父母的反应越多,不论是不是负向反应,对孩子而言都代表着你注意到他。
父母该如何应对?
当孩子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建议一开始不需要反应太激烈,冷静并将孩子的手移开,告诉孩子不可以,并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做一次适当行为,孩子做出来就要给予大大鼓励,孩子会去分心两者行为得到的反应落差,那么适当行为孩子就容易再出现,不适当行为就会被弱化。
三、想要捍卫主权你有没有发现在游戏场、亲子馆或公园,孩子最容易出现这些攻击行为,而且可能没有明显的征兆!孩子很有可能玩一玩,然后就默默地靠近同伴,接着就巴一下或者是咬下去,这是因为孩子觉得他被侵犯了,这个年纪相当自我,认为玩具都是他的、这个场地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