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跟孩子明确行为底线后,懂得放手让孩子做主,给孩子多些空间和信任,让他自己说了算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感觉自己“能说了算”。
家长抓得越紧,他越想跑,不如松松手,给他点空间和信任,让他自己学着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我跟儿子商量了一个,他自己也认可的学习底线。比如,作业必须认真完成,上课不能开小差,考试不能低于我们俩都能接受的标准。
在这个底线之上,具体几点学、怎么学、用啥方法,他自己说了算。如果能按时完成,那剩下的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
刚开始,我心里也打鼓,生怕儿子一放就彻底“飞”了。
事实证明,当我把一部分权力交还给他后,儿子反而多了些责任感。
虽然有时候也会偷懒,但他开始主动思考:
怎么才能快点把作业写完,多点时间玩?
哪种学习方法对他来说效率更高?
甚至开始自己用手机设提醒,规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
这种意识,是我以前天天在他耳边念叨都念不出来的!
生活上也是一样,我给了儿子更多自己做主的机会。
以前周末都是我安排,要么去补习班,要么在家刷题,要么去个我觉得“有意义”的地方。
现在,我会提前问他:“儿子,这个周末你有什么想法?”
有一次,他说想跟同学去看个新上映的动漫电影。以前我肯定得盘问半天:作业写完了吗?跟谁去啊?几点回啊?安全不安全啊?
那次我忍住了,就问了他一句:“行啊,那你自己看看时间怎么安排合适?需要妈妈帮忙订票吗?”
他挺惊讶我这么痛快,然后就自己拿着手机查场次、算时间,还跟我保证:“妈,我肯定先把作业写完再去,看完电影就直接回家,你放心吧!”
结果那个周末,他真的说到做到。周六上午在家吭哧吭哧把作业都写完了,下午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晚上按时回家,情绪特别好。
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对学习和生活,明显更有热情了。不再是以前那种被动应付、死气沉沉的样子了。
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被尊重的,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3、保持好奇心,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和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多一些共同话题
过去,儿子兴高采烈地跟我讲游戏里怎么打怪升级,哪个动漫人物多厉害,我一脸嫌弃地说:“有这功夫不如多背几个单词”。
现在,我强迫自己耐着性子听,有时候还得装出点兴趣来,问几个“傻问题”:
“哦?你说的这个英雄是干嘛的?啥技能最厉害?”
“这歌词什么意思啊?听着还挺酷的。”
“你们男生平时都聊这些啊?有意思。”
儿子刚开始特惊讶,觉得我吃错药了。但慢慢地,他愿意跟我分享更多。
因为他感觉到,我是真的想了解他这个人,而不只是关心他的分数。
我发现,当我真正走进儿子的世界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正经”,有时候他自己鼓捣出来的那些小视频,还挺有创意和想法的。
说实话,这三招用起来,真挺累心的。尤其对我这种,习惯了掌控和焦虑的妈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改变。
就这样坚持了小半年,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
他不再像个时刻准备战斗的刺猬,虽然还是有点拽拽的,但眼神明显柔和多了,有时还会跟我开两句玩笑。
现在也会主动跟我说他的烦心事,比如,跟哪个同学闹别扭了,或者哪门课有点跟不上。
我全程都是静静地听着,也不急着打断或者评价,只是认真听,然后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他自己说着说着,就找到解决办法了。
有一次,他破天荒地跟我说:“妈,我觉得你最近……好像没那么烦人了。”
听到这句话,我差点儿没绷住。我知道,我这小半年的改变和努力,值了!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控制”和“改造”,而是把焦点放在建立连接、传递认可上时,你会发现——那个看似叛逆难搞的孩子,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渴望着被理解、被肯定,渴望着向阳而生。
这条路不容易,需要我们父母不断学习、反思、调整。但只要方向对了,每一点小小的改变,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你家孩子也进入青春期,变得叛逆厌学,讲不听也说不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没有自信,整天沉迷手机,也不跟你们沟通,脾气暴躁,坏习惯很多却不愿改,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三天两头就想请假......
我也诚挚推荐你来学习我的《14天解决孩子厌学难题》父母专栏!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报名,一定不要错过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