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深入学习**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深圳广大青年学子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团市委、市学联推出深圳学联讲堂系列活动,邀请两院院士、青年科技人才、优秀青年代表等为青年学子交流授课,搭建各高校、青年学子互学互鉴平台,激励深圳广大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近日,北大深圳青年讲堂暨深圳学联讲堂(第五期)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会议中心开讲。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应邀进行《读书/生活的喜怒哀乐》主题分享,为观众们揭示读书中的“喜怒哀乐,难易利弊”,分享“阅读的正面、背面和侧面”。
深圳市学生联合会和北大深研院师生代表约7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同时,线上直播平台观看量达60万人次。
陈平原教授以其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视角,带领大家穿梭于阅读的多维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阅读的价值与影响,让大家对阅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陈平原教授深入分析了读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他说到,尽管读书在理论上受到高度赞扬,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偏离了阅读本身,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在读书与生活融合方面遇到的挑战。此外,陈平原教授还讨论了读书节的仪式感和读书的艰难与美好,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深度阅读。他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方法,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兴趣选择书籍和阅读方式。在AI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他为公众提供了阅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新视角,强调亲自阅读的不可替代性,预测读书未来将更多地成为一种个人化、自我导向的活动。
陈平原教授分享了他的读书体会:第一,学问基本上是以自修为主;第二,实在搞不明白的可以请教;第三,读书必须将人生规划和书本知识相勾连,才能有真正深入的体会。此外,亲自读书也十分重要。尽管AI愈发强大,但“读书”这一行为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观众互动交流环节中,从高中到博士,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们从如何读书、如何平衡科研和兴趣、对准高三学子有何建议等多个方向进行提问,展示当代同学们多样化的思考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