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一个不凡名字,自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它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在唐诗的熏陶下,菊花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今天,让我带你从一杯菊花茶开始,一起走进十首菊花唐诗,感受其中的冷暖与悲欢。
01《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陶公后,菊花成了超凡脱俗隐逸者的象征。真隐士不多,也难怪周敦颐感慨“菊之爱,陶后鲜有问。”
这是一幅秋日傍晚图,漫步在亲手栽种的菊花丛中,看着满眼菊花,诗人吟诗乐不思返。
我爱菊一句道不尽,时至深秋,百花殆尽,唯有菊花傲然开放,为世界增添傲然生机。
让我们感受到菊花清寒傲雪、淡泊名利的品格。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
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当时,李白因小人谗言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与好友重阳节登上龙山顶,看着眼前迷人景色,诗人陶醉自然风光暂时忘却自己“逐臣”身份,“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第二天,诗人再次登高,想到菊花两次遭到人们采撷,不由感慨菊花太可怜,随后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郁郁不得志。
李白借菊花,感慨自己的坎坷和不幸。读起来让人唏嘘不已、倍感无奈。
注:在唐宋时期,九月十日是小重阳。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不要把菊当作野草,待到九九重阳节,它朵朵争俏。露水让它更加丰润,香满池岸装扮池岸,美丽池岸。
菊花低调、从不攀龙附凤,只安心做自己,更不会羡慕房顶的瓦松比自己高。
诗人暗示某些人不识人才,以貌取人,不注重内在品质,并通过菊低调的精神来鄙视这种行为。
这首诗寓意深刻,赞美了菊花的高洁之情。它是诗人心中的菊,也是国人心中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