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最杰出的一位。在他心中菊花象征这广大劳苦人民。
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有寒意,散发着幽冷的芳香。他们不似春日里的百花香气浓郁,也没有蝴蝶蜜蜂来采蜜。
诗人为菊花“生不逢时”感到惋惜、不平。
他想象自己做了司春之神,定让菊花和桃花一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是诗人的美好报复,希望广大劳动群众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是诗化了的平等思想,也是封建文人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庭前菊》
唐•韦庄
为忆长安烂熳开,
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
曾向龙山泛酒来。
菊花开满长安城,不像牡丹那样“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在庭前栽满菊花,以解思乡之情。
同时,诗人强调菊的不同反响,有真“国色”美誉;
劝诫世人,切莫因菊花动素雅而轻慢它。
这首诗看上去过于平铺直叙,实则有弦外之音。诗人以菊标榜,忆起京师生活。借菊委婉表达他郁闷不平的心理。
《对菊》
唐•贾岛
九日不出门,
十日见黄菊。
灼灼尚繁英,
美人无消息。
秋季是不断变化的,看到菊,诗人是欣喜若狂。
昨日还没有,今日透过窗户看到盛开的菊黄。明亮的颜色,团花簇簇,热情的耀眼。美人羞愧不当,不肯露面没有消息。
贾岛笔下的菊是国色天香,美人自愧不如。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满园菊花盛开,一片金黄。唯有一丛白菊与众不同,它犹如傲雪般皎洁,异常醒目。
席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同青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诗人通过对白菊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易老,岁月流转的无奈。借诗言情,以花喻人,希望能够保持少年的情趣和心态。
我已老迈,希望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