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班主任:
一直以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容易陷入"术"的层面,过于关注具体技巧而忽略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当我们面对班级管理中的困境时,往往尝试不同方法却收效甚微。实际上,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以实现对问题的本质把握。
三位资深班主任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经验,我认为,他们的分享不仅仅停留在具体做法上,更上升到了理念层面的思考。
用一句话概括,班级管理首先要明确理念,然后才能找准路径。
我简单梳理一下几位班主任的观点:
第一位班主任从学生成长规律、班级建设和班风塑造三个方面展开了分享:
第一,关于学生成长规律,要尊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能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人;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区分情境处理,不能一刀切;班主任要保持耐心,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些补充的想法:
尊重学生差异,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的期望值和指导方式应当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那些成长较慢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第二,关于班级建设,构建归属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创设温暖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建立班级共同目标,凝聚集体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班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关注物理环境的营造,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塑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才会自发地维护班级秩序,为班级荣誉而努力。
第三,关于班风塑造,重在以身作则。班主任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行为习惯,班主任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二位班主任则从班级组织建设和问题学生转化两个角度谈了自己的心得:
第一,班级组织建设中,班主任是核心,但不是唯一。要做到既把握方向,又善于放权;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明确规则,又保持弹性。
第二,在问题学生转化上,要坚持"三心"原则: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改变的可能;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