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单选题】
01、有人说,( )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A.何首乌 B.木莲 C.人参 D.当归
02、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A.蟋蟀 B.斑蝥 C.乌贼 D.蝎子
03、我为什么不去百草园长的草里?( )
A.草里蚊虫太多 B.草里有老鼠 C.草里阴森恐怖 D.相传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04、长妈妈给我讲过( )的故事,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
A.美女蛇 B.倩女幽魂 C.狼 D.赤练蛇
05、故事中的美女蛇被( )治死了,它能吸蛇的脑髓。
A.斑蝥 B.蝎子 C.飞蜈蚣 D.猫头鹰
06、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我就会用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捕鸟,所得的是( )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A.云雀 B.麻雀 C.斑鸠 D.喜鹊
07、书塾先生家的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 );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A.为人师表 B.两袖清风 C.博学笃志 D.三味书屋
08、鲁迅对书塾里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
A.恭敬 B.不尊重 C.鄙视 D.冷漠
09、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
A.他总是盯着书本一动不动,可以呆坐半刻。
B.他总是摇首朗读,旁若无人。
C.他总是闭目养神,面带微笑,嘴里默念着什么之乎者也。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0、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的学生在指甲上做戏,鲁迅在做什么呢?( )
A.读书 B.描画 C.写字 D.喂蚂蚁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
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 )
A.少年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
A.学堂名 B.书房名 C.书院名 D.私塾名
1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
A.蜘蛛 B.天牛 C.蟋蟀 D.蝎子
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
A.覆盆子 B.何首乌 C.皂荚树 D.以上都是
17 以下哪项不是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从事的学习活动?( )
A.读书 B.习字 C.对课 D.学算术
18 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
A.《荡寇志》和《西游记》 B.《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C.《水浒传》和《红楼梦》 D.《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 )
A.长妈妈 B.东方朔 C.魏征 D.刘伯温
20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A.蛇莓 B.覆盆子 C.枸杞 D.野橘子
21 鲁迅问先生有关“( )”这种虫子的问题,先生面带怒色,不愿回答。
A.蜣螂 B.怪哉 C.蝎子 D.之乎
22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句中描述的人物是( )
A.藤野先生 B.范爱农 C.寿镜吾先生 D.闰土的父亲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B 7.D 8.A 9.D 10.B 11.A 12.A 13.D 14.A 15.C 16.D 17.D
18.A 19.B 20.B 21.B 22.C
【二、多选题】
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ABCD )
A、覆盆子 B、何首乌 C、木莲D、皂荚树
0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动物有( ABCD )
A、云雀 B、蜈蚣 C、鸣蝉 D、蟋蟀
0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 ABC )
A、菜畦 B、石井栏 C、皂荚树 D、花园
【三、填空题】
01、鲁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那里是他童年时的乐园。
0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部分。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闰土。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
03、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04、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05、《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其中,选入教材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0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 对童年生活 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