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学习,七年级下册,10阿长与山海经,课文笔记:
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搁、掷、脐、曾恶、菩萨、烦琐、胸脯、疮疤、诘问、哀悼、霹雳、震悚、粗抽等。(重点)
3.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词语“大词小用”的妙处。(重点)
4.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5.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时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重点、难点)
6.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课文探究:
学习本文后,你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理解与认识?
探究示例①:阿长是一个粗俗却讲究规矩的人。她没有文化,难免粗俗,这从她的睡相、“常喜欢切切察察”就可以看出。但她懂得很多规矩,其中虽不乏迷信、落后的成分,却也有一些民间文化财富。
探究示例②:阿长是一个不幸但渴望平安的妇女。她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没有受过教育,青年守寡,命运坎坷,地位低下。但她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只单纯地渴望平安。
探究示例③:阿长是一个真诚、善良、体贴的好保姆。她对“我”的“烦琐”的教育都是出于真诚关爱,因为在她看来,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才能平安顺利。她给“我”买《山海经》,说明她真心关怀“我”,重视“我”的愿望。可见,她很会体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