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今年68岁,一年前她生了莫名其妙的病,让她备受折磨,几乎每个晚上,她都会出现高热,每次发病一开始是全身不停地颤抖,即使盖上几层被子也是深入骨髓般的寒冷。然后突然之间,她又感到无比的热,如同被放在烤箱那般,伴随着汗水如同倾盆大雨一般将她全身浇湿。她的体温会飚到39-40摄度,这时她感觉全身都很痛,直直痛入骨头里。每次发热,刘阿姨都不停地服用泰诺来控制这种发热和疼痛。
在热度达到顶峰后的一个小时,她开始无比疲乏,2个小时后体温正常。即使体温正常的白天,她依旧感到无力和疲惫,骨头仍然很痛,任何一点活动都让她痛不欲身。同时她发现自己的身上出现了很多疹子,这个疹子不痒。另外,刘阿姨没有胃口,每次要吃饭她都有想呕吐的感觉。在过去的一年里,她的体重下降了36公斤。
她于是来找医生,医生告诉她这可能是纤维肌痛以及荨麻疹,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疹子,医生也给不出答案,因为医生也找不出可能过敏的原因。
一次次就诊,医生做了无数的检查,做了血培养、尿培养,甚至骨髓培养都没有发现细菌,肺部CT、腹部B超和心超检查也一无所获。给患者用了目前能用上的抗生素,依旧无济于事。后来,有的医生还怀疑结核,给患者服用了一个月的抗结核药物,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皮疹用了抗过敏药和外用药物涂抹,效果也不理想。
刘阿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了梅医生。梅医生给刘阿姨做了体检:
体温37.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14/81 mmHg。神倦,贫血面容,各系 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红斑、风团,部分融合 成片,分布对称,约累及体表面积的40%
梅医生给患者完善了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13.97×109/L,中性粒细胞75%,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486×109/L ,C反应蛋白75mg/L;
尿粪常规正常;
血培养、尿培养:阴性;
红细胞沉降率136 mm/1 h;
血生化检查:胆碱 酯酶2322u/L(参考值4290~11550),白蛋白33.3g/L(参考值35~55);
总 I gE 1596kIU/L(0—150),食物混 合(Fx5)sIgE5.28kU/L(<0.35 ku/L)。
幽门螺杆菌抗体、乙 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阴性;
甲状腺功能及多种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均阴性。
抗核抗体谱、补体C3和C4正常;抗髓过氧化物酶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阴性;
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阴性;
免疫球蛋白:IgG20.4g/L(8.0~17.0),IgA185mg/L(700~3300mg/L),IgM6310mg/L(500一2200mg/L);
T细胞 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率正常,B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6%(6.4%~22.6%)。NK细胞比率正常;
免疫蛋白电泳:白蛋白47.2%(53%一70%),a2球蛋白 12.9%(3%一8.8%),a1球蛋白、B球蛋白、r球蛋白正常,白蛋 白/球蛋白比值0.89(1.2~2.4);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 gM为K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免疫电泳正常,尿本周蛋白阴性。
影像学检查:
肺部CT:正常;
上腹部及泌尿系超声音:正常;
心超:正常;
浅表淋巴结超声:发现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正常;
梅医生归纳一下患者的发病特点:
反复畏寒、发热,长达一年,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伴有皮疹;
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血CRP 和血沉明显增高;
免疫球蛋白E和M均明显增高;
那么,刘阿姨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面对这个挑战,梅医生通过网络搜索,终于找到了这个病--Schnitzler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系统发生紊乱的疾病,它是由于一种白细胞--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所导致的。这个病最早在1972年由法国的一位皮肤病学家 Schnitzler提出的,他在接诊了五位有同样症状(皮疹、长期发热、骨痛和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而且他们的血液里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均明显增高。为了明确诊断,梅医生建议患者做皮肤活检,结果是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多数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血管明显改变。
对照2014年的诊断标准,包括2条主要指标和4条次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1)慢性荨麻疹(大多数不瘙痒或轻度瘙痒);(2)单克隆IgM或IgG血症。次要指标:(1)反复间歇性发热(用其 他原因无法解释的发热,体温>38℃,可伴或不伴皮疹);(2)白细胞>10×109/L(或)C反应蛋白>30mg/L;(3)皮损组织病理见真皮嗜中性粒细胞浸润;(4)客观的骨髓异常证据(包括骨髓显像或骨MRI异常,或骨碱性磷酸酶升高)伴或不伴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