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三维全景图,长城十三关顺序图解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05-02 05:48:14

因地取材而建的墙垛,千百年来风化而不倒塌。 芒果FLY 摄图网

实际上

筑造长城在选材方面

皆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原则

集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方法

在沙漠中

还利用红柳枝条、芦苇和砂粒层层辅筑的结构

秦汉时期的长城

多以夯土筑成(也有石头的)

随着制砖技术不断发展

到了明代

长城则多选用巨砖来砌筑了

耸立于悬崖边沿的长城第一墩

沿着黄泥巴筑成的土墙一直往前走

每两公里左右就遇到一个墩台

走完第三个墩台

再坐两公里游览车

就看到讨赖河北岸山崖上那座

“万里长城第一墩”

它长、宽各14.5米,残高7米

黄土夹沙夯筑

长城三维全景图,长城十三关顺序图解(13)

天下第一墩,墩台后面就是悬崖。麦翔云 摄

墩台耸立于56米高的悬崖之上

下为讨赖河的急流险滩

墩台居高临下,地势十分险要

号称 “天下第一墩”

土墩下的那道悬崖如刀切一样

光滑笔直深达几十米

崖底下讨赖河缓缓流过

看不到波澜也看不出深浅

在冷兵器年代要想攻破这道城墙

真要填上不少性命

讨赖河是嘉峪关的母亲河

发源于祁连山中段讨赖掌而得名

“讨赖”是匈奴语

意为“兔子多的地方”

如今当地人在讨赖河边的悬崖修了

玻璃观景台、吊索以及铁索桥等

游乐设施来吸引游客

讨赖河长城第一墩是明长城第一墩

而汉长城的第一墩

则应是阳关遗址那座烽火台

出了阳关和玉门关

往西进入新疆境内

还有不少烽火台遗存

而要数真正广义上的长城第一墩

应属古龟兹国(今库车县)

依西哈拉乡境内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

这座建于西汉年间古烽燧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

依然屹立在古龟兹国国门边

烽燧残高16米

是目前古丝绸之路上时代最早

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

长城三维全景图,长城十三关顺序图解(14)

克孜尔尕哈烽燧 谢光辉 摄

被人忽略的长城体系

在整个长城军事防卫体系中

大部分游客都集中看城墙和关城

与烽火台防御体系配套的驿站

很多时候会被游客直接过滤掉

觉得驿站好像跟长城挨不上边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

汉代边疆郡所每三十里设置一个置(驿站)

除了接待商旅

储运军队给养外

最大用途在于传递官方消息

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

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把敦煌悬泉置驿站遗址列入申报点

世人才知原来这些深埋黄土下的驿站这么重要

悬泉置先后出土汉简3.5万枚

涉及历史文化诸多方面

长城三维全景图,长城十三关顺序图解(15)

对不熟悉长城的人来说

往往认为长城指的就是那道长墙

实际并非如此

秦长城“因河为塞”

汉长城称为“塞垣”

直到明代才开始叫“边墙”

“墙”才占了长城建筑的大部分

疆域边防的那道“大墙"

“墙”乃长城防御体系的主体部分

它是集阻止、据守及掩蔽等功能于一体的

线式防御工程建筑物

它穿沙漠、越山岭、过草原、攀绝壁

蜿蜒绵亘于河西走廊北部的边防线上

由于历朝历代的防守任务、地理环境

和对手敌情等条件各不相同

各地段的城墙构筑情况也大不相同

长城三维全景图,长城十三关顺序图解(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