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被称为国学大师的台湾管理大师曾仕强,倍受听众和观众喜爱。他将国学道理以及人生活法,讲得深入浅出,让人们心服口服。
在谈到成功与成大事上,曾仕强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那就是:想要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没情绪;一个人的情绪,往往体现了他是哪一种人。
情绪是什么?情绪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屡屡被告诫要控制情绪,不要肆无忌惮、歇斯底里?
情绪(emotion)是人内部的一种主观体验,当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有肢体、表情上的一些表现。而这些外部表现,就是能够被外界观察和捕捉到的某些行为特征。
比如面部表情,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愤怒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瞪圆双眼等等。此外,还有相应的肢体动作等。
更为细致地说,人的情绪,是以人的需要、愿望等倾向作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因此,人的情绪包括了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个层面。
一般而言,符合个体需要与愿望的感触,会引起人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则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 。
心理学家关于情绪的论证与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发现,人类存在少数几种核心情绪。艾克曼通过实验论证指出,人类拥有喜、怒、哀、乐这四种共有的基本情绪,而且这四种情绪具有普遍性,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共有和熟知,并不需要翻译。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人类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与其皮下组织共同活动后的结果,并且,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是人类产生情绪最为重要的条件。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则提出,人类情绪的产生,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是:
A. 个体体验到高度生理唤醒时;
B. 个体能够对生理状态的变化,在认知层面进行唤醒。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是由其认知过程、认知层面、生理状态、环境因素等,在大脑皮层中统一整合出来的结果。
还有一位认知心理学家拉扎勒斯,则提出了著名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人的情绪是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人的情绪活动中,人不仅能够反映出环境等刺激事件对自己状态的影响,还能对外界刺激反应进行自我调节。
即:一个人的情绪,其实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察觉或探测,对环境对自身有害或有益的一种生理反应。有鉴于此,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评价外界刺激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和关系。而这种评价包括三个层次: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首先,情绪与下丘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下丘脑,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这两个生理系统,对身体进行调节的。
自主神经系统,一般用在非情绪调节上,比如,当外界温度过高时,自主神经系统就激活焊线;当温度过低时,就会让血管收缩,以此来减少热量损耗。
在个体锻炼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加快呼吸,以此吸进更多的氧气,使得机体释放出更多葡萄糖进入到人的血液中,从而使心脏跳动得更快更强。
因此,下丘脑其实就是人体内探测平衡的指针,一旦探测到相应的外环境因素,下丘脑就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对人体进行调节,而这种调节和准备,看起来更像是情绪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