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企业外,还有不少企业用自己的方式跨界支援防疫物资生产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2月7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称,有防护服面料,寻求生产企业。很快文章阅读量超过了10万 ,同时在留言板上都是生产企业相关联系方式。不仅该公司可沟通合作,也方便其他有需求的企业进入协作状态。
比亚迪于2月8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正在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其中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锂电池生产设备商赢合科技表示,春节期间,公司紧急开发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并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KN95口罩(M95)全自动生产线。目前,赢合科技已初步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第一批医用口罩生产设备的供应协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00台设备的交付,并优先捐赠20台设备全力驰援疫区,同时也将供应其它地方及企业。
此外,近日网络上流传称,由于口罩产能不足,OPPO和vivo组织员工和产能进行口罩生产。OPPO方面回应称,确实调派了一批技术人员与工人,支援相关企业进行口罩生产。在有序恢复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OPPO希望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为疫情防控略尽绵力。
到2月底前,保守估计口罩每天缺口为1.01亿-3.9亿只
短期内或许并无法见效。以口罩为例,一方面加工完还需消毒、解析,整个过程还需7天至15天的时间才能出厂。这是时间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它的缺口仍比较大。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随着逐步复工,预计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1.8亿只。此前华创证券分析称,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果全面复工,每天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若只按第二产业、医疗以及交通工作人员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口罩。而2月11日发改委称口罩的复工率只有76%。
这意味着,到2月底之前,保守估计口罩每天的缺口为1.01亿-3.9亿只。
大部分临时加入生产的企业主要为了自用
而发改委2月11日要求复工企业为职工配备口罩等防疫物资。大部分临时加入生产的企业主要为了自用。以富士康为例,它表示投入生产后主要提供给员工。
除了生产防疫物资自用以外,临时加入生产的企业还表示物资生产后,主要供给一线疫区、医院以及抗病毒相关部门,暂不考虑对外销售。
比如,富士康工业富联2月7日发布《相关事项说明公告》,指出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生产的口罩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当然,对于富士康这种拥有百万员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当前口罩奇缺的情况下,口罩需求很难通过社会购买解决。而没有口罩,工人就无法开工。富士康生产口罩不仅能够缓解本企业和社会上防疫物资紧缺的状况,也有助于恢复自身生产经营。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也说,“我们也都缺口罩啊,比亚迪跨界制造口罩,与尽早恢复生产和销售也有关,部分供应给内部的生产工人及零部件商、经销商等战略伙伴。”
原材料、生产设备价格上涨了10倍,部分材料供应仍然紧张
实际上,临时加入生产的企业,要实现其目标,最早也要在2月底。但眼下,在生产过程中或许也存在难题。
生产防疫医疗物资的每个环节能够提供物资的企业,在社交平台上寻求上下游合作,大部分企业看似进入了“协同”状态。但实际上,部分环节仍供不应求。仅从价格来看,原材料价格比以前上涨了10倍,这使得部分材料供应仍比较紧张。
比亚迪相关人士谈道,因造口罩的企业激增,生产口罩的材料和机器供给紧张,口罩机短缺,价格暴涨,一套生产设备从25万元涨到120万元左右。
国信研究报告也指出,高熔脂纤维聚丙烯是熔喷滤材(口罩的核心材料)的主要原料,国内产能比较充足且价格稳定,但是在全球口罩需求量突然提升的情况下,熔喷滤材环节仍然有可能面临阶段性供给紧张。
虽然,让人人都戴上口罩,短时间内实现“口罩自由”仍然有一定困难!但中国在紧迫的防疫责任下,仍然克服重重困难交出了合格的答案!
以上综合来源:新浪科技、小白看图学财经、虎嗅网、东四十条资本、中关村在线、富士康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石化官方微博、比亚迪官方微博、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深圳发布
责任编辑:胡宇春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