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车市进入寒潮期,受此影响,海马汽车身上的“寒冰”又坚固了不少。
近日,为了挽救不断下滑的销量,海马汽车在人事调整上下苦工。将原海马汽车总经理刘海权调离,宣布由海马汽车副总经理陈高潮继任该职位,并兼任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原一汽海马汽车副总经理李伟胜被调回郑州,担任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执行总经理。
针对人事调整一事,笔者以邮件形式采访了海马汽车,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在车圈,销量没起色就换高管是常态。海马汽车换高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然而大家深谙换人多是无用功,无法将一个企业拉出深渊。否则,人事一再调整,海马汽车为何依旧亏损,销量依旧低迷?
刚过去的11月,海马汽车销量一再腰斩,单月销量才2000多台,同比大幅下滑80%。主力车型海马S5销量没上千位数。曾经的功勋元老沦为自主品牌中的末流,海马汽车的境遇令人唏嘘。
连年不断的亏损,引得股圈唱衰海马汽车,认为其明年可能会变成“ST海马”(ST即特殊处理)。
从主流车企沦为造车新势力代工厂
作为老牌汽车企业,海马汽车也有过极致的辉煌,曾也跻身国内主流车企行列。
在一路发展过程中,海马汽车经历无数挫折。与马自达合资办厂,却因没有生产许可证,苟且偷生;挂靠一汽集团,销量有起色后,马自达却另攀大树弃它而去;从合资品牌转为自主后,海马汽车蹉跎至今,身上朝气全不见。
海马汽车的成立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当时,海南当地政府对汽车产业抱有热忱,支持海南汽车冲压件厂造车,即海马汽车的前身。作为刚踏入汽车行业的新人,海南汽车冲压件厂选择直接低价购入国外不知名的汽车工厂,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中国不少自主品牌走的都是这条路。
到90年代,海南汽车冲压件厂与马自达合资成立了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但因没有拿到“准生证”,海马汽车产品无法光明正大地投放市场,濒临*。在1997年,选择挂靠一汽集团,成立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即现在的一汽海马。
2001年,海马汽车凭借紧凑型MPV车型普力马,实现产销破万辆,加深了与马自达的合作。至此,海马汽车守得云开见月明。次年,海马汽车趁势推出福美来,一炮而红。有资料显示,福美来与后来上市的凯越和伊兰特一起被称为中国车市的“新三样”。
凭借普力马和福美来的热销,海马汽车一度跻身国内主流车企行列。那两年,有点成就的海马汽车,也琢磨着整合成本、质量、管理,以及提高研发水平,并花巨资成立研发中心、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等。
好日子没过几年,合资伙伴马自达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钱途”,抛弃了稍显弱势的海马汽车,另寻大靠山。在2005年和2006年,马自达分别与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
从此,海马汽车从合资公司变成了自主品牌,被迫单干。但没有马自达提高技术和新车型后,海马汽车后续推出的产品,水花极小,对市场没能形成冲击之势。
产品表现不温不火,海马汽车内心也很急。只是技术研发上不去,就只能折腾人事了。海马汽车还实行竞聘上岗制度,部级以上岗位被打乱。仅今年,就有两次大规模人事调整,涉及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销售总经理等多个职位。
海马汽车也在整合销售渠道,合并了一汽海马和郑州海马销售系统,由4S店渠道营销模式向新零售体验中心模式转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海马汽车经销商来说,不一定是好事,突然的变革或许会引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