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小石潭记的潭水形状,描写小石潭记的画面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10 11:52:18

◎谢玩玩

郦道元《水经注》里写三峡那篇文字,被奉为写山水的名作,还曾收录进课本里。

开篇就是泼开天地的大笔点染,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七百里水路,沿途全是延绵不绝的山,将你夹在天地之中,想捡个出去的漏缝,俯仰半日,丝毫不见。好在这方天地景色上佳,有潭水至清,能倒出人影子,还有泉水飞瀑,旁边长着奇模怪样的柏树,又有茂盛草木,湿露沾衣,鼓起胸膛深吸口气,空气清冽且甜。

不过,就要久留此地吗?那当然是不敢的。因清到十分,寒气便逼人起来,再听耳畔几声猿啸,哀凄婉转,不免叫人“泪沾裳”了。

这文章里还有“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八字,李白和杜甫都化用过,一人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个说“朝发白帝暮江陵”——要不怎么说它是名作!有山水写意的泼墨,也有工笔河川的细致,既写景,又写情,文字也好。

只可惜,这么精彩的文章,却不是郦道元自创,而是来自袁崧的《宜都记》。郦道元见袁崧写得漂亮,便摘了三峡那段,扩写而来。譬如袁崧也说两岸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峦峰重叠,“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根本瞧不见日月;也说山峡里有老猿鸣叫,“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清凄促急,余音在谷中盘旋回荡,不绝于耳,像在人心尖覆了一层冬日霜雪,紧紧的。

这些文字很漂亮,又带一股清雅之气,所以后世许多人都引用过。前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后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里写永州景色,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说小石潭的水清透,数百头鱼在其中漫游,仿佛悬在半空。极好,但袁崧的原文更好:“大江清浊分流,其水十丈见底,视鱼游如乘空,浅处多五色石”——只用“乘空”二字,便将鱼拨到了空中往来。只给几字点拨,读者脑海里却已有了一幅长画卷,景物生动,若身临其境。

袁崧《宜都记》写得好,因他将山水当作知己。

袁崧之前的人游九州,看山不能光是山,看水不可只是水,都要有些道德寄托。譬如《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看罢浮沉依旧笑的洒脱淡然,山是不为苍生独自愁的包容豁达,都要有份“托物言志”。但到了袁崧这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为什么写?只是见河川有灵,心生喜欢;又恼当地人不明白这份漂亮,居然觉得惊惧,所以要为之起舞,为之记传。

怀抱这样见山水无一不好的赞叹,袁崧才能写出《宜都记》这样漂亮的文字。宜都是现在湖北宜昌那片地方,三国蜀时候刘备改的名字,从前叫南郡。袁崧在那儿当了许多年太守,一山一水,都是情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