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外挡水条与后导轨呢槽配合实例
(2)产品设计未考虑车门内部流水管理,内板开孔随意,未遵循开孔防水原则。
图5阐述了门内板开孔应遵循的原则。车门内板上所开的孔,孔的上半部分尽量靠近车门外板方向,孔的下半部分应尽量远离车门外板方向,上下端产生台阶差,从孔的上端流下的水不会流到车门外板与护板之间,从而减小了出现车门漏水的风险。
若门内板开孔未遵循防水原则,如图6所示,沿着挡水条与玻璃之间的间隙流入的水很可能顺着箭头方向流入车门内板与护板之间,流入的水存在从防水膜底端渗漏的风险。
图5 开孔防水原则示意图
解决方案
针对四门的进水机理,解决措施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减少四门进水量(堵)
对于外挡水条唇边和呢槽唇边之间存在的间隙,采用粘贴泡棉的方式来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此方法存在影响外观,摩擦力增大影响呢槽的耐久性能,玻璃升降异响的风险,需经过充分验证。
2. 改变进入车门后的流水方向(导)
(1)玻璃修边处理:沿玻璃和外挡水条正常配合处,渗入的少量水通常以水滴的形式滴到车门内部,会直接落到车门底部,在下落过程中不会出现和其他件接触,对漏水不产生影响。沿外挡水条和玻璃之间存在楔形口进入的水流,由于水量大,进入后会直接沿玻璃滑落,水流直接冲击到保护膜、电机及内板上。通过玻璃修边处理来改变水流方向。减小门玻璃前后端倒角,使玻璃前后端形成如图7所示尖角,引导水沿着前后端的导轨流入车门腔体内部,避免进入门内板与防水膜之间。
图6 未遵循防水原则的车门内板开孔
(2)遵循内板开孔防水原则:前门后内板上必须开的较大的安装孔/过孔处,遵循上文所述的防水原则。此方法已应用于奇瑞J11车型上,效果显著。
3. 加强车门排水能力(疏)
(1)防水膜下端流水孔布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流水孔的布置应该结合车门在车身上的安装状态、进水路径和进水量等。
(2)选择合适的门洞密封条与护板配合方式。通过调查,目前市场上车型护板与门洞密封条配合已成为主流。采用该种配合方式后,从防水膜渗透到护板的水顺着护板下端流入门内板与侧围之间,该区域空间较大,即使产生积水也不容易漫到乘员舱内,如图8所示。此种配合方式要求在前期可行性分析阶段确定,因为可能导致车门关闭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并反复验证。
图7 玻璃修边效果
4. 车门内部防护能力提升(防护)
(1)通过改变升降器电机上接插件的位置。改变升降器电机接插件的对接方向可以取消升降器接插件安装孔,从而避免开孔带来的漏水风险。Y向对接并带有密封圈的电机已在日系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2)防水膜上线束出口处理。防水膜上需开口以便将线束拉出插接升降器控制开关等电器件,在开口处存在漏水隐患,这些部位应考虑防水。
(3)采用更好的防水膜粘接材料和粘接工艺。使用具有型面特征的防水膜,使防水膜与车门钣金紧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