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就是它们的出生地,而从它们出发的地方到金沙江一带距离约3000多公里。到达金沙江一带时它们就会产卵繁殖,等到幼崽长到15厘米左右时它们就会携带着幼崽们回到大海,直到下一次的繁殖季节来临。
但是近些年来,长江干流中修建了多条大坝,比如:葛洲坝的修建,阻碍了它们的产卵之路,导致它们丧失了大部分的产卵地。不仅如此,如果中华鲟逆流而上的距离不够长,那么它们体内的性腺就无法成熟,以至于它们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
更为重要的是,中华鲟难以在长江中长期生存,原因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在海洋之中,长江的生态无法支撑它们的觅食,所以即使三峡水库在修建时,有少数中华鲟没有返回大海,那么它们也难以在三峡水库中生活,甚至有可能早已经死亡。
除了中华鲟之外,三峡水库中还生活着中华鲟的亲戚达氏鲟,只不过达氏鲟的体型较小,最大的达氏鲟体重也不过是16千克左右,远远称不上是体型最大的鱼。
那么问题来了,在三峡水库中,体型最大的鱼是什么鱼呢?
相信你曾经在新闻上看过美国四大家鱼胖如猪,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事实上,在我国也有胖如猪的鱼,而且就是在长江之中捕捞的。
媒体上曾经报道过,在重庆云阳龙缸景区的长江支流中,一个渔民捕捞到了一头体重超过300斤的鳙鱼,而且当地村民表示,像这样的鱼见到过许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