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或分布):产于湖南省沅水支流的溆水两岸,中心产区在溆浦的新坪、马田坪、水东等地,分布遍及溆浦县及怀化地区。保种方式:保种区保护数量:2002年存栏6.12万只。主要特性:属中型肉用鹅种。体型高大,体质结实,羽毛着生紧密,体躯稍长,羽毛有白、灰两种颜色。以白鹅居多,灰鹅背、尾、颈部为灰褐色,腹部白色。也有羽毛为淡黄色或花色的鹅。有20%左右的成年鹅在枕骨后方生一簇旋毛,俗称“顶心毛”。公鹅有明显的肉瘤。母鹅肉瘤扁平,大部分鹅无咽袋。胫、蹼呈橘红色,皮肤浅黄色,虹彩蓝灰色。白鹅喙、肉瘤呈橘黄色,灰鹅喙黑色,肉瘤灰黑色。母鹅腹部下垂,有腹褶。成年鹅体重:公6000~6500克,母5000~6000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8.6%,母87.3%;全净膛,公80.7%,母79.9%。溆浦鹅具有优良的肥肝性能,通过24~28天填肥,平均肥肝重为573克。开产日龄210天,年产蛋30个,蛋重186克,蛋壳以乳白色居多,少数呈浅绿色。
18、马岗鹅


产地(或分布):主产于广东省开平县马岗乡。佛山、肇庆、湛江和广州地区也有分布。保种方式: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开平市马岗鹅原种场)数量:2002年存栏26万只。主要特性:属中型肉用鹅种,体躯呈长方形,头大,喙宽。头羽、背羽、翼羽和尾羽均为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毛,胸羽灰棕色,腹羽白色,喙、肉瘤、胫、蹼黑色,虹彩棕黄色,无咽袋,无腹褶。成年鹅体重:公5450克,母4750克。63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9.7%,母88.1%;全净膛,公76.2%,母77.0%。开产日龄140~150天,年产蛋40~45个,蛋重169克,蛋壳呈白色。
19、狮头鹅


产地(或分布):原产广东饶平县溪楼村,主产于澄海、饶平两县。保种方式: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广东省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数量:2002年存栏60万只。主要特性:属大型肉用鹅种。体躯呈方形。前躯高,头大颈粗,头部前额黑色肉瘤发达,向前突出。额下咽袋发达,一直延伸到颈部。虹彩棕色,胫、蹼橘红色,有黑斑。皮肤米黄色或乳白色。颈背有象鬃状的棕色羽毛带。背、前胸、翼和尾羽均为棕色,胸羽浅棕色。腹羽白色或灰白色。成年鹅体重:公8850克,母7860克。屠宰率:半净膛,公82.0%,母84.2%;全净膛,公72.0%,母72.6%。开产日龄170~180天,第一产蛋年产24个,蛋重176克,两岁以上年产28个,平均蛋重217克,蛋壳呈乳白色。
20、乌棕鹅


产地(或分布):主产于广东省清远县北江河两岸。保种方式:保种场保护(清远乌鬃鹅保种场)数量:2002年存栏3000只。主要特性:属小型肉用鹅种,体躯宽深呈楔形,结实紧凑,头小、颈细、胫矮。羽毛呈乌棕色,从头顶部至颈背部有一条黑色鬃状羽毛带,故又称黑鬃鹅。翼羽、背羽和尾羽黑色,胸羽灰黑色,腹羽灰白色。喙、肉瘤、胫、蹼黑色,虹彩褐色。无明显咽袋,无腹褶。成年鹅体重:公3420克,母2860克。11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6.8%,母87.5%;全净膛,公77.9%,母78.1%。开产日龄140天,年产蛋40个,蛋重145克,蛋壳呈白色。
21、阳江鹅(黄鬃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