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或分布):广东省阳江县。保种方式:保种场保护(阳江市畜牧科学研究所阳江鹅保种繁育场)数量:2002年存栏600只。主要特性:属小型肉用鹅种,体型较一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自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故称黄鬃鹅。背、翼和尾为棕灰色,胸羽灰黄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胫、蹼橙黄色,虹彩棕黄色。无咽袋,无腹褶。成年鹅体重:公4050克,母3120克。63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2.2%,母82.0%;全净膛,公74.1%,母72.9%。开产日龄150~160天。年产蛋26个,蛋重141克,蛋壳呈白色。
22、右江鹅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西省百色地区右江两岸。保种方式: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百西种鹅场)数量:2002年存栏9.5万只。主要特性:属小型肉用鹅种,背胸宽广。成年公母鹅腹部均下垂,头部肉瘤较小而平。按羽色分白鹅和灰鹅两类型,白鹅数量较少。胫、蹼分别是橘红色和橙黄色,灰鹅头部和颈的背面羽毛呈棕色。颈两侧与下方直至胸部和腹部都生白羽。主翼羽前两根为白色,后八根为深灰色镶白边。虹彩黄褐色,喙黑色。成年体重:公4500克,母4000克。成年鹅屠宰率:半净膛,公84.5%,母81.1%;全净膛,公74.7%,母72.3%。开产日龄270~360天,年产蛋40个,蛋重160克,蛋壳多为白色,青色较少。
23、钢鹅(又名铁甲鹅)


产地(或分布):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的河谷区,四川平原也有分布。保种方式:保种区保护数量:2002年存栏12.3万只。主要特性:属中型肉用鹅种,体型较大,体躯向前抬起,公鹅肉瘤比较发达。背羽、翼羽、尾羽为棕色或白色镶边的灰黑色羽,状似铠甲,故又称铠甲鹅,从头顶起,沿颈的背面直到颈的基部,有一条由宽渐窄的深褐色鬃状羽带。胫、蹼橘黄色,趾黑色。成年鹅体重:公5000克,母4500克。成年鹅屠宰率:半净膛,公88.5%,母88.6%;全净膛,公76.8%,母75.5%。开产日龄180~200天,年产蛋42个,蛋重173克。
24、四川白鹅


产地(或分布):分布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南溪、永川和达县等地。保种方式:保种区和保种场保护(四川省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数量:2002年存栏16.6万只。主要特性:属中型绒肉兼用鹅种。全身羽毛洁白,紧凑,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鹅额部有一个半圆形肉瘤。成年母鹅肉瘤不明显。无咽袋,偶有腹褶。眼睑小,圆形,虹彩蓝灰色。成年鹅体重:公5000克,母4900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6.3%,母80.7%;全净膛,公79.3%,母73.1%。开产日龄200~240天,年产蛋60~80个,蛋重142克,蛋壳为白色。
25、织金白鹅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于贵州省织金县。保种方式:保种区保护数量:2002年存栏10万只。主要特性:属绒肉兼用型鹅种。全身羽毛雪白,体型紧凑。颈长,呈弓形。喙、肉瘤和蹼为橘红色。公鹅喙长且宽,肉瘤较大,颈粗壮,体型高大。成年鹅体重:公4500~5500克,母3500~4500克。开产日龄240~270天,年产蛋45个,蛋重165克,蛋壳白色。产绒量高,每只成年鹅每年羽绒280~300克。
26、伊犁鹅(塔城飞鹅、新疆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