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里就可能存在一个社区关系问题,有的村委干部强有力,能协助推进拆迁工作,甚至做到总量包干,那在这种情况下,跟村委谈拆补方案可以有效推进方案的编制工作;
而有的村内部关系复杂,甚至派系斗争,各方利益相争,那这种情况下,方案的编制工作就步履维艰,跟产妇难产差不多了。
这样的过程来回几轮,如果村委那边还是搞不定,而拆补预估量也已经接近于上限值了,那么这时候就要跟相关部门聊一聊,看复建量能否再做多做大一点,争取一点政府的支持,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经过三方多轮的友好摩擦之后,拆补方案基本也就定型,可以拿出去见见世面,经受市场的毒打了。
在编制拆补方案的时候,要遵循开放商、村民与政府三方共赢的的原则。
拆补方案说到底就是在旧改这场游戏中怎么分蛋糕,在之前市场火热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旧改是个赚钱的活。
村民是一拆富三代,从此人生躺赢家;政府是保障性住房与公共配套收入囊中,实现零散土地集约开发;开发商是低成本拿地获得高利润。
每个人都想要分多点蛋糕:村民抢建加建或者是给阳台封窗的,超建也要求补偿复建面积的;
政府对融资地块设定政策性住房建筑面积占住宅总建筑面积的刚性比例下限,并设定了融资区产居比;
开发商想要更多融资住宅,甚至还想要复建区货币补偿对应的住宅复建量。
三方利益诉求都需要拆补方案去进行平衡。
那我们在编制拆补方案时,怎么样才能做到相对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旧改核心价值就是来自于土地开发强度的提升,例如从原来的容积率2.0提升到了4.0,那么多出来的2.0容积率就是价值所在。
当然这个价值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容积率提高意味着规划人口增加,也意味着市政与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同步提升,而建造这类设施所需的土地与资金就是成本。
而在这个过程中,被拆迁人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供了土地使用权,让开发商拆除成净地后开发建设;
而开发商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供了开发建设并完善权属登记(非红本变红本)、房产价值修复(村屋旧屋变小区新房)、公配设施完善与建设资金;
政府的作用就是保障这个过程可以公平公正实施。
这就相当于一方提供原材料,一方负责加工产出,还有一方则负责监管过程并拿点服务费,三方共赢。